多年前經典電視劇《琅琊榜》一播出就炸場,收視口碑雙豐收,整個劇組人員真的是拿獎拿到手軟。巨大的收視率肯定會帶來不一樣的聲音。比如源姐夫就認爲,梅長蘇這個人設太優秀完美,事事算到精細,除了童路的“叛變”,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挫折。完美的有些“遺憾”。有些人也說,九安山春獵,譽王借來五萬慶曆軍圍攻只有三千御林軍的九安山,這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譽王怎麼會輸呢?完全就是梅長蘇主角光環護體啊。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並不少。牧野之戰、鉅鹿之戰、赤壁之戰等等,都是在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有些戰役的實力懸殊甚至比九安山還要大。所以譽王戰敗並沒有很戲劇性。那我們來分析一下譽王戰敗的根本原因。

譽王出兵理由不正

一場戰役是否正義,很多時候是可以影響到最後的結果的。所謂民心所向、勝之所往。譽王出兵謀叛之時,基本上已經大勢已去。朝堂上雖然威望很高,卻沒有什麼真正的勢力支持。也正是這個原因,加上譽王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才決意放手一搏。譽王發兵的理由是靖王靜妃劫持梁帝叛逆,他憑梁帝的兵符借調慶曆軍馳援。這個理由真的很難讓人信服。因爲靖王和靜妃背後明面上是沒勢力支持的。靜妃出身不高,沒有孃家。林府也在當年的赤焰案中被滅。如果靖王謀逆,單憑他手裏的勢力根本坐不穩江山。說他們謀逆,就連一向猜忌多疑的梁帝也不信。更何況靖王現在很受梁帝寵信,是衆多皇子中最有可能繼承的人,完全沒有必要去謀逆。慶曆軍下面的士兵自然是不會信的。譽王在調兵時也沒有真的拿出兵符,幾個質疑的副將被殺。底下的士兵即使不敢申辯,也知道是什麼回事。糊弄的上唄。

計劃提前敗露,九安山地理條件特殊

譽王還沒有正式發兵,就被二姐將消息告訴了童路,讓甄平能及時的把消息送到九安山。這個時候,時間對梅長蘇他們來說就非常重要。充足的時間,梅長蘇纔能有更好的佈防。也就給了靖王搬救兵的時間。三千對五萬是很艱難的,最終還是要靠外援。另外,九安山的地理條件很好,易守難攻。除了正面強攻,沒有別的辦法。梅長蘇不用擔心腹背受敵。而山頂的獵宮在修建儲備時,肯定也是考慮過某些特殊情況,物資準備充足。

兩方軍事實力懸差

人數上肯定是譽王的人數更多,但實力呢?慶曆軍是地方軍,離京城不遠,離邊塞不近。應該就是給預備軍,沒有怎麼上前線。軍隊的作戰力應該不高。主將徐安謨也不是什麼領軍好手,好像是前太子的表兄,還因爲軍紀問題曾被罰過。譽王更是完全沒有領軍經驗的。而九安山上,都是貼身保護梁帝的御林軍,他們的選拔和操練肯定更加嚴厲。戰鬥力對慶曆軍基本上可以一對多。加上還有梅長蘇和蒙大統領。一個是天才少年軍事鬼才,一個是大梁第一高手。這樣的組合是可以將勝率大大提升的。還有不少江左盟的兄弟混在軍隊中,都是歷經生死,以一抵十的好手。慶曆軍是不情願地上戰場,御林軍是背水一戰。雙方的作戰心態也不一樣。

其實,這場戰役的轉折點,是守皇陵的霓凰郡主誅殺徐安謨,將這場戰役定義爲謀反。這一點就讓那些不願意打仗的底層士兵放棄了繼續作戰。不懂領兵打仗的譽王在發兵時應該也沒有考慮到不遠處的霓凰。他以爲只要控制了京城,將靖王打成逆黨就控制了一切。他沒想到霓凰離京城那麼近,霓凰的震懾力和作戰能力那麼強。加上雲南穆府一直忠於梁帝。霓凰的說辭沒有人會懷疑的。如果他一早就霓凰設爲同黨,可能他還是有機會撐到靖王搬救兵回來。說不定他還真成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