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中,軍是一個級別比較高且重要的編制單位,所以對應的軍長也都是重量級人物。1955年,新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授予了一千多名將軍。

本來就人數不多的軍長及軍政委大部分都被授中將及以上軍銜,但是33軍非常奇怪,他的軍長和政委竟然都沒有獲得軍銜,整個解放軍僅此一例,這是怎麼回事呢?

33軍隸屬於三野,組建的時間很晚,存在的時間也很短。1949年2月由華野渤海縱隊與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59軍合編而成,軍長張克俠

他是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此舉讓淮海地區東線的國民黨防線出現了一個大缺口,加速瞭解放軍的勝利過程。

並不是說起義的國民黨將軍就不能參與授銜,像遼瀋戰役起義的曾澤生後來就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且張克俠比起曾澤生還有個優勢——入黨時間早。

說起來張克俠的資歷比起很多人都還要老,1926年去蘇聯留學,1927年就想要入黨,這個願望在1929年實現了,並且是周總理直接領導的“特別黨員”,從事地下工作。

張克俠與馮玉祥是連襟,所以得到了馮玉祥的重用,抗戰爆發後他先後擔任第六戰區司令部高級參謀、三十三集團軍參謀長等職,在抗日大業上積極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日本投降後,張克俠官職再一次晉升,被任命爲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然而這時他卻非常反感老蔣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的舉措,通過地下黨張國恩與陳毅接上了頭,一直都在找機會回到組織。

1948年9月,國民黨將他晉升爲陸軍中將,不過只過了兩個月,張克俠就與何基灃一起在賈汪、臺兒莊防地舉行起義,讓華野主力乘虛而入,直搗徐州,從而殲滅了黃百韜兵團,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對此嘉讚揚不已。

起義之後張克俠又率部參加了渡江戰役及解放上海,立下的功勞絕對不小。

淮海戰役中率部起義的張克俠(右)與何基灃

張克俠沒能參與授銜是因爲1955年他已是國家林業部副部長,離開了軍隊系統,當年有個潛規定,凡是不在軍中工作的就無緣將星,所以張克俠1955年就只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否則應該也會跟曾澤生一樣的待遇。

33軍的政委是韓念龍,他倒是一直都追隨着共產黨的腳步,1935年加入共產黨,1938年開啓軍旅生涯,抗日時期先後擔任過江蘇崇明縣工委委員兼游擊隊政治部主任、新四軍一師三旅九團政治部主任、新四軍蘇浙軍區三縱八支隊政委等職。

解放戰爭中先後擔任過野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華野四縱十師政委、華野四縱政治部主任等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工人員。

他沒參與授銜的原因也是離開了軍隊系統。從1949年12月開始就調入了外交部,擔任過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駐瑞典大使、外交部副部長,外交生涯長達四十多年。曾跟越南、日本、印度都溝通過雙邊關係,爲我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實33軍這個番號存在的時間也非常短,到1950年5月就被撤銷了,命運都是比較坎坷啊。

當然,就算他們沒參與授銜,也是爲我國的解放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