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夺冠奥斯卡

1

成都重庆是否要联手申奥还是个未知数,但陈可辛的《夺冠》已经走在冲奥路上了。据电影《夺冠》官微透露,《夺冠》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该奖项原名为最佳外语片,这是奥斯卡为扩大国际影响力,于1947年设立的奖项,去年更名为最佳国际影片。

中国内地2017年的冲奥片是《战狼2》,2019年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都属于国内的现象级电影。《战狼2》居国内票房排行榜首位,票房超56亿。《哪吒之魔童降世》位列票房排行榜第三,是国内首部观影人数过亿的动画电影,被认为是国漫之光。

《夺冠》在票房上远不如前几部壮观,但女排精神代表着民族精神,更何况中国女排现在是国际排联排名世界第一。《夺冠》是今年宣传力度最大的电影,也是国家队和国企们在国庆期间组织观看的学习电影。不久前,《夺冠》收获8亿票房后下线,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

看到《夺冠》成为新一轮冲奥片后,网上回响着三种声音。一种是消极的,这么选,显然是冲着“重在参与”去的;一种是自信的,“让外国人看看咱中国精神”;还有一种是针对奥斯卡评选机制点评的,“算啦,这种所谓的奥斯卡都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及歧视性的,没必要太在意!”

2

中国内地电影自1979年开始征战奥斯卡,第一部送选的作品是《阿凡提》。到今年为止,中国内地共选送了33部作品,期间有几年未参与。回顾这些冲奥作品,我们能看到其中的选片风格有了明显变化。

早期的冲奥片多以关注历史和现实为主。1991年,张艺谋的《菊豆》成为中国内地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影片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人伦悲剧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女主角是巩俐,在电影中饰演饱受丈夫折磨的菊豆。再就是《霸王别姬》,荣获戛纳金棕榈大奖后获得奥斯卡提名,呼声也很高,但最终无缘获奖。电影女主角还是巩俐,这次她扮演了名妓菊仙。

在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内地冲奥片开始往凸显东方文化和哲学这条路上尝试。张艺谋2002年执导的《英雄》再次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这也是迄今为止内地最后一部获得该奖项提名的电影。

自2008年后,冲奥片风格开始明显转变。送选的影片成了《筑梦2008》、《唐山大地震》、《滚蛋吧!肿瘤君》。2016年送选的是《大唐玄奘》,票房3300万,豆瓣评分5.2,评分下方显示“好于4%的历史片”。再就是《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今年的《夺冠》。

当然其中转变的不仅仅是冲奥片风格,还有人们对奥斯卡的看法。从“为什么每年中国内地选送奥斯卡的片子都跟玩儿一样”,到现在“选14亿人都喜欢的电影不挺好吗,何必去迎合老美那2亿人的口味?”

3

那是谁决定的冲奥片?送选理由是什么?是评选机制发生改变了吗?

内地电影的选片机制似乎有些模糊,选片单位电影局从未公开过选片的理由。2015年,《参考消息》旗下报纸《国际先驱导报》曾介绍过电影局选片的一些程序,“在电影局的主持下,每年都有若干片报名。评委是电影局方面组成的9人专家小组,隶属于电影局的’国际交流处’。当然,每年的评选包括专家组成员有哪些人、投票的规则是怎样的等都是保密的,他们只会给出选择结果,并不会给予其他解释。”

甚至连导演们也不是很清楚冲奥片送选的理由。贾樟柯执导的《山河故人》曾在2015年申请奥斯卡资格,但没被选上。贾樟柯在确定电影落选后发了条微博,“我还是搞不清是哪些评委,经过什么程序,在多少部影片中进行了评选。”

当年最终获取冲奥资格的电影是《滚蛋吧!肿瘤君》,主演是白百何和吴彦祖,导演是韩延。韩延对自己的电影获取冲奥资格一事也不太了解,他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说,“之前没有考虑过要申请这个,也是很突然得到通知。”“只是电影局评选出来代表内地参加,可能电影局也有电影局的考量。”

虽然送选程序有些神秘,但选片的标准和风格却越发清晰可鉴,从近些年的影片中可窥得一二。

4

奥斯卡创办于1929年,虽然近些年奥斯卡的评选被认为有特定倾向,但它依然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奖项。

今年曝光的各国冲奥片中,引发很多人兴趣点的不是《夺冠》,而是白俄罗斯的《波斯语课》。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豆瓣简介是这样的:二战期间,犹太人小卷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小卷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小卷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

中国女排曾在体育赛场拿下了奥运金牌,现在来到电影赛场,不知能否抱走小金人,夺冠奥斯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