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推出了“田园综合体“试点,全国各地也应声而起,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其中,投资商更是蜂拥而至,不排除有借以此立项为名,搞农业地产,或者重地产项目。试点理不理想,只能不言而喻。

“脱贫攻坚”后期,“十四五”规划,是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落地阶段,开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只能指望乡村振兴了。

“乡村振兴”阶段,田园综合体,还能不能以此为载体,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或者一刀切式的就此打住呢?只能等官方的答案了!

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作为突破点,解决多数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问题,是一种新模式和理念,主要靠“农业+旅游+田园社区”来驱动落地。但是,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以及体制约束,运营模式更为复杂,盈利比较困难。尤其,投资体量更为庞大,没有几个亿,是落不了地的,甚至还得几十亿的往里面砸钱。

本人认为,农村想发展田园综合体,重在结合本地资源,策划、规划设计,做到因地制宜, 从农民利益出发, 紧随市场需求,全面规划产业发展, 做到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田园综合体要将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等) 和第三产业 (旅游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产业、田园康养等) 进行有机融合。

策划,要做到“四生同步” 即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同步。

规划,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计消费链和消费环境营造,全面、科学的植入产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可持续发展。

设计,每个分区的具体节点,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结合,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缺乏文化内涵的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

综合,要体现在,既要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又要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吸引游客体验业态项目来重复消费,吸引投资商来开发、建设美丽乡村。

所以,策划、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平衡各方需求及利润分配。对村民而言,要考虑,如何把农村的事办好;对游客而言,要考虑,把农村的故事讲好,让文化自信;对投资商而言,要考虑,把基础框架搭建好,能有丰厚回报的前景。这样才能汇集各方力量,把农村建设成为“村民生活富裕,村容古朴优美,游客络绎不绝,产业发展良好”的田园综合体。

根据,自己多年的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设计经验,谈谈田园综合体的设计策略。

1、文化策略

提取当地文化,通过景观手法来表达,体现浓厚的乡村文化和农耕民俗,对农村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景观化再塑造。文化提升以展示和迎宾为主要功能,配以服务周边村民的公共活动需求,营造具有乡村传统文化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

2、景观活动策略

打开场地界面,最大化的增强场地的开放性与可达性,使之与乡村周边场景有良好的联系,合理开展有趣味的乡村娱乐活动。使村民和外来游客漫步其中时,能够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体验。引入现代农业产业、文旅产业和商业,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创意乡村文旅项目,将田园综合体的文旅特色充分展现。

3、乡土材料策略

采用生态修复策略,对乡村受污染环境进行修缮。运用新的生态技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依据现场踏勘的数据成果,最大程度地保留现有植物和良好的乡村风貌,最大可能地利用现场废弃的乡土建筑材料。

4、多专业整合策略

“共建、共生的人文情怀乡村”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各专业力量和有效整合,田园综合体项目不光是单纯的产业规划、景观设计的工作,需要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及意向投资方的专业团队,发挥各专业团队的长处,共同对田园综合体项目提出优质的建议和提案,最终融合各家之长,形成乡村提升改造的跨界融合性解决方案。

总之,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田园综合体的策划、规划设计要把建筑、人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既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在设计中,需要从微观的村庄整治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其整体性。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美化农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应注重利用该村的资源、文脉、人居环境等等,合理做好产业空间布局,将农村经济激活,让农民增收,在农村安居乐业。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观察员 专注文旅、农旅、康养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