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菜根譚》一四二、警世救人,功德無量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註釋

濟物:用金錢救助他人。

癡迷:迷惑不清。

功德:佛家語,通常指功業和德行,功是福利的功能,這種功能假如成爲善行就是功德。據天台《仁王經疏》雲:“施物名功,歸己曰德。”可見功德就是積善根。

一個有才學而又有品德的讀書人,雖說由於自己家中貧窮而不能用財物來救助他人,可是當遇到人家爲某件事感到迷惑而不知如何解決時,假如能從旁指點一番使他能有所領悟,或者遇到人家發生緊急危難事故時,假如能從旁說幾句公道話來解救他的危難,這也算是一種很大的善行。

評語

古代是農業社會,就是作者所處的年代也是如此,總認爲士君子的智慧不能以金錢來計量。其實這種觀念就現代工業來說已經不合適,因爲知識不但算是一種金錢,而且可以按時來計量的,例如現在按照律師公令的規定,如果請律師爲你分析一個案情,雖說只有幾小時時間,收費卻高達數千元。還有日本有一種所謂‘經濟相談’,主持人的性質跟律師差不多,假如某人在經商時於商場上的業務不熟,就可以請這種經濟相談人“經濟顧問”來策劃,也跟律師一樣是按小時收費。可見作者所說的“士君子貧不能濟物”,只要“愚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也就等於用金錢來救助人,所以自然會積下無量善根和功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