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意識有多可怕,你想象不到。喝酒致死率甚至比疫情都可怕,你覺得荒謬嗎?慢慢思考吧。

第十章:哲學與藝術之美從哪裏來

讀到第十章了,你應該非常清楚這個概念——哲學即藝術。如果把藝術說成是“美”,那麼哲學即美。你也清楚地看到了,在我這本書中的配圖增加了大量的油畫作品。可以這樣說,你看到的每一幅油畫作品或者攝影作品都是“哲學”。

還記得前面尼采說過:“藝術是最寶貴的東西。”這是他對人的意識的肯定,是對超人意識的讚美。他也認爲人們應該追求超人意識。尼采不算是一個理性主義哲學家。而笛卡爾就算是一個理性主義哲學家。所以大家發現了,藝術作品也分爲理性和非理性,對比藝術的發展脈絡,你會發現,藝術和哲學確實是一對“孿生兄弟。”

比如這樣來說,寫實油畫就像是“理性主義”,細緻,一絲不苟,畫家需要意識高度集中,按照既定的步驟來完成一幅畫,耗時幾天或者幾個月都是正常的。而印象派油畫,就好像是站在了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中間。抽象畫,尤其是那些潑墨,流體畫,滴畫等就屬於非理性主義。但無論是什麼畫,他們都說自己在追尋美,追尋生命的意義,追尋人生生命的本真。不同的人也會喜歡不同風格的畫,這是正常的。

定義美和定義哲學是一樣困難的,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就拿一個女人來說,對於男人而言,有一些“普世”標準,比如什麼大眼睛,瓜子臉,性感嘴脣,長脖子,大長腿……但對於每個男人而言,又不是完全一樣的。比如有人有戀足癖,有人有戀耳癖,有人戀手癖……正常的人,甚至會覺得那些人有病。

確實有一些人以“醜”爲美,但他們相信,這就是美。還是我前面說的,自證者不需要自證,美是美。可是你要問美是什麼?美從哪裏來?這些就是需要認真回答的,但這些回答又都不會成爲終極答案。

如果用哲學家克爾凱郭爾的話來形容美的話,就是這句:“尋找一個對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尋找一個我願意爲它而活、爲它而死的理念。而對我自己而言,美是此刻的存在和自由表達。如果我是存在的,如果我又能在此刻做此在的自由表達和流露,這無疑是最美的。

所以我其實不追求具體的形式,具體的表達,我追求此在的存在的感受。就像柏拉圖說:“美不是美的具體事物。美是理念,是美的具體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不管怎麼說,大家一定相信愛情是最美的。所以我給大家講個關於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愛情故事。

說在1837 年,在克爾凱郭爾做新聞記者寫專欄稍有名氣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女孩叫雷吉娜,這位15 歲的少女愛上了他,他們慢慢地論及婚嫁,在1840 年訂了婚。在訂婚以後,克爾凱郭爾以爲自己應該把內心的感受告訴這位未來的太太,好使得以後可以互相分擔憂患、痛苦,可是當他把自己內心的所有憂鬱,尤其自己有兩個原罪,將來會下地獄的感受告訴雷吉娜的時候,當時只有17 歲的雷吉娜,不能接受如此古怪的、頹喪的思想,把他所說的置之一笑,所以克爾凱郭爾認爲自己不應該把自己內心的痛苦分擔給這位純潔的少女,因此斷然地與她解除婚約,最後他從報紙上得知雷吉娜和另一個人訂婚。

在解除婚約之後,他更感到痛苦,一直到他去世,在他的前期日記和著作中,他和雷吉娜的關係一直都是他自我折磨式思慮的主題之一。

愛一個人應該和她在一起,這是常人的思維;但克爾凱郭爾卻選擇放棄,他認爲自己的思想是不健康的,是在“污染”美,自己與她結婚是對雷吉娜的殘忍。他無法做到這樣,所以解除婚約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藝術”和“哲學”的一生,對美的追求和對美的捍衛,應該貫穿在你的一生之中。

寫完這本哲學書籍之後,我“好像”再也不願意去寫一本哲學書了。我也想擁有女性視角,女性的感性,女性的可愛……就是不應該哲學家那樣去“解剖”美,因爲“美”一旦被“解剖”就不再美了。就好像你把一個很美的女孩,拿着手術刀在“解剖”,然後還不斷告訴觀衆:“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不知道你們聽懂了沒有,反正這個就可以解釋,大衆爲什麼喜歡花邊新聞,喜歡明星,喜歡網紅,喜歡音樂……但不怎麼喜歡討論哲學或者醫學,因爲那東西太嚴肅了,太刻板了。

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竟然沒有人問我:“擁有超思維的人是什麼樣子?他們怎麼理解美?

我對於意識層次的劃分:無感覺,感覺,知覺,想象,思維,超思維。現在我們處於思維階段,要超越到超思維好像很難。不過可以想象一下當社會生產力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階段,社會資源無比充實的情況下,人類專注“思考”,專注提升思維能力,會是什麼樣子?

我只能這樣回答你,在思維沒有跟上來之前,充盈的物質生活會摧毀一個人。讓他失去了奮鬥的力氣以及感受美的自我敏感。他會以追求最簡單快樂爲前提生活,慢慢地讓自己徹底淪爲物質的奴隸。而如果我們藉助科技,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超思維能力,那麼每個人將以更加獨立的狀態生活,空間美和時間美將成爲人們追求的主流。就如同現在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險都要登上珠峯一樣。

當你的思維到達那個高度的時候,你依然不願意被時間和空間束縛。你會以生命去追求那些你認爲的美。

就以現在來說,很多中國人不理解歐美國家的人,在疫情感染人數已經超過6千萬的人數下,他們爲什麼還要我行我素,還要外出,甚至連口罩都不願意戴,這似乎在我們看來是傻子,是瘋子,是不道德,是自找死路。在我們看來,戴口罩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是在他們看來,戴不戴口罩你都來管,我還有什麼自由?很多在國外的網友評論說:“這就是單純的意識形態問題。”

其實這個事情,也讓我對“生命”這個存在再次有了思考,他們每天冒着生命危險在逛街。我們說他們是生命意識淡漠?不,他們每天都對他們的孩子說:“我愛你。”那如果他們的親人因此而喪命,他們會哭嗎?相信我,一定是會的。

戴着口罩呼吸對他們來說很難,蒙着眼睛看世界對他們來說也難。所以具有超思維的人,他們的世界應該是更加透明的。甚至是每個人都能看到每個人的想法,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你還需要撒謊嗎?當你撒謊的時候,他已經笑了。

沒有謊言的世界是好的世界嗎?不一定,有時候我們希望世界有謊言。就好像“我愛你”這句話,如果天天說,充其量就是一句“你好。”而不是真的“我愛你。”但世界確實會因爲多一些“我愛你”而更和諧,更美,哪怕它是一句“你好”的意義。

人們對於生命的珍惜來自於痛,相信歐美在2021年之後,能切實感受到生命。從而可以引發全歐美國家的人,重新思考他們的意識形態與他們生命的存在。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也是,我們從我們自己,我們從他們,來思考我們的意識形態。

人對於美的認識來自於醜,也就是說沒有對比,你無法識別美。而所謂的對比就是所有“曾經的每一個現在”。有人會說“曾經的每一個現在”不就是“過去”嗎?你可以這樣理解,但我不能這樣說,因爲“過去”是不存在的,“曾經的每一個現在”現在也不存在了,但當時存在。所以當時的美,和現在的美是不同的。還記得我說過哲學要在生活中解決問題,那麼美的問題在要到生活中來認識和解決。

還記得我開頭說過,全球70億人有10億人有精神困擾,我寫這個是想着很多人通過的思考看清楚很多問題,從而能達到想通了的狀態,但其實這個想法比較天真。因爲那麼多哲學家自己都過得並不好,結婚都沒有結婚。世人看着他們還覺得可憐。各位,這也是歐美國家的人,爲什麼不願意戴口罩,爲什麼不願意在家隔離。憋屈啊,你懂嗎?身體的憋屈將帶來意識上的不適,都精神困擾了,還怕死亡?瘋子不是真的瘋了,是真的想得太極端了,行爲可能也是,所以讓人害怕。

每年全球有300萬人死於喝酒,10年就是3千萬,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沒?那就是新冠疫情致死率和喝酒差不多,這個想法你覺得荒謬嗎?那你還打算喝酒嗎?各位一點也不誇張,因爲喝酒把人生喝廢的人很多,因爲賭博把人生毀掉的也有很多,因爲情色……所以你好好思考一下,我到底在思考什麼?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我身邊有戒酒成功的,因爲再喝就得要命;也有戒菸成功的,因爲實在是不想抽了。在你的身後,那些個小年輕00後,開始抽菸了,開始用抽菸來表達我是孤獨的,來表達我長大了,來表達我是有魅力的。通過“抽菸”,不斷的“抽菸”他們也開始了人生的思考,這些都是不知不自覺的。雖然你看着這些不像詞彙“存在”“意識”之類的,但其實就是。

病毒是有意識的,但它對於每個人其實是沒有惡意的,它從未想過自己要殺死誰,可是它確實殺死了很多人。連一塊石頭都是有意識的,可是它從來沒有意識到過什麼是自由。如此我似乎就懂了,歐美人在以他們的意識形態,來彰顯他們的自由存在。他們願意爲之付出代價,但代價有多大,現在還未可知。就像我們上面說的,人對於生命珍惜來自於痛。意識的力量有多強大,你想象不到。不過可以通過戰爭來一窺究竟,莫斯科保衛戰每一條街道上,都淌滿了屍體,可是沒有人後退;抗美援朝戰爭中,每一箇中國人聽到戰鬥號角的時候,都拼命往上衝,沒有人後退;沖繩島海戰,每一個日本人駕着飛機自殺式衝向美國軍艦,沒有人後退;納粹集中營中,每天都有大量猶太人被殺,被推進火爐,沒有人懺悔……

現在我來一句中國佛家禪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以這句話來敬在座的各位,各位是什麼感受。

就如剛在還在激烈的掙扎中,現在就不願意再掙扎了。習慣了危險,危險就不是可怕的了。就好像新兵聽到炮聲哇哇大哭,而老兵則笑成了一團。不是他們不怕死了,是因爲戰爭不是怕不怕死的問題!

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這大概是我今年對於生命最大的體悟吧。描述不一定精準,甚至不一定對,但與我而言,它就像一幅畫,能給我啓發,讓我相信自己,讓我相信生命,讓我相信時間。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諸位,我們旅途中見——本書完結!

獨立學者,作家,藝術家靈遁者哲學書籍《重構世界》第十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