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的活動現場,作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區),寧波鎮海區以“一條寬闊的大街”爲引,展現出各類人才在鎮海“創有所成”的幸福故事。

這條大街,就是地處甬江科創大走廊核心區的中官路雙創大街,現已集聚近千家初創企業、萬餘名創業創新人才。“剛來時,我們只帶了一張設計圖,現在我們已經成長爲行業內的‘重要玩家’,在細分領域更有望成爲‘龍頭企業’。”微鵝電子科技創始人餘峯自信地說道,“鎮海的雙創生態,給了我們一片實現創業夢想的沃土,看着自己的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我真切地感受到屬於創業者的‘幸福’。”

位於甬江科創大走廊核心區的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示意圖

打造全生命週期扶持鏈

人才創業“樂”而無憂

今年10月,在2020大學創業世界盃全球總決賽中,來自鎮海的人才企業盤福生物攜“新一代質譜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脫穎而出,勇奪成長組全球總冠軍,成爲首支獲此殊榮的中國參賽項目。回想起2017年自己帶領團隊走出象牙塔,開啓創業之路,到今天成功打破國外質譜技術壟斷,實現便攜式質譜儀產業化生產,來自寧波大學的俞建成教授感慨不已,“在我們創業最艱難的時刻,是來自區裏的一系列創業扶持舉措,支撐我們順利度過了最爲關鍵的早期研發階段。”

與盤福生物一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才企業在鎮海區全生命週期扶持鏈的支持下,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通過聚焦人才創業項目成長週期,鎮海區創新推出561數字管理模式,以政策鏈、培育鏈、升級鏈,打造全生命週期扶持鏈,助推人才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鎮海區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2019年,由中科院材料所研究員王磊博士聯合創辦的浙江糖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選鎮海區“雄鎮英才”計劃,憑藉爲期三年的創業啓動資金、場租補貼、貸款貼息、基金支持、發展激勵等“五位一體”扶持政策,王磊博士順利解決了一般科研人員創業面臨的“有技術沒資本”這一項目啓動難題,完成了由研究學者向青年創客的身份轉化。目前,糖能科技的新型生物基呋喃衍生物產業化項目,已成功入選“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並着手建設千噸級的呋喃環衍生物產品生產線,目標實現150噸的年銷售量,同國際行業巨頭一較高低。

經過三年扶持培育的人才企業,根據結題驗收結果,鎮海區還選取優質項目列入成長示範型創業項目培育名單,給予要素資源、金融支持、發展補助、市場開拓等“六個優先”再三年支持,助力人才企業產業化發展。“經過初創期的研發探索,我們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智能圖像處理技術,正在謀劃如何進行產業化推廣,‘六個優先’扶持舉措切中了我們的發展痛點。”首批成長示範型創業企業博天科技的創始人梁紅博士說道,今年,在該區有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博天科技的文明服務考覈輔助智能系統,成功在駱駝街道行政服務大廳安裝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此外,對於發展迅速,技術先進性、商業價值已明顯超越原評定等次的人才企業,鎮海區還推出動態升級政策。打破“一評定終身”標籤,以“實績論英雄”,經第三方綜合評定符合條件的,將給予逐級提升、最高“一企一策”的扶持等次升級,享受相應創業啓動資金補差激勵。

今年以來,鎮海區共吸引256個高層次人才項目申報“雄鎮英才”計劃,創歷年數量之最。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才選擇來到鎮海、紮根鎮海,在鎮海實現自己的創業幸福夢。

寧波首個“院士之家·青英薈”落戶鎮海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

開展“精準精細”服務

鳳棲梧桐“安”而幸福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許多貼心的小事,讓我感到在鎮海有一種歸屬感。”從鎮海大劇院走出,剛剛欣賞完藝術節表演的曹均博士,牽着家人的手,微笑着表示。

作爲在鎮海創業的高層次人才,曹博士擁有屬於自己的“人才梧桐碼”。只需要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即可在酒店、健身、旅遊等場所享受專屬的十項人才增值服務,還可額外攜帶兩位親朋好友一同體驗。“我們希望通過梧桐碼,讓人才在鎮海能夠真切感受到一種榮譽感、獲得感與幸福感。”鎮海區博士(高層次人才)聯誼會有關負責人說道。

這樣的人才服務舉措,在鎮海還有許多。人才安居、子女就學、醫療體檢……每一項都立足於貼心服務,讓人才在鎮海創業創新免去後顧之憂。

2019年11月,朱志偉等10 位中外院士齊聚鎮海,共同見證全市首家“院士之家·青英薈”揭牌啓用。獨棟的別院、便利的交通、優美的環境,緊鄰的院所、配套的園區,在甬江科創大走廊核心區,一個集“聚才引智、產業培育、決策諮詢、交流合作”等功能於一體的戰略性人才平臺,成爲頂尖人才的理想棲居之所。

“別院的裝修、設計我都很滿意,距離工作單位也很近,讓我可以在鎮海安心工作生活。”作爲鎮海全職引進的第一位外籍院士,賽門索夫·尤里將於近期簽約入住。從黑海之畔到東海之濱,作爲一名“一帶一路”高端人才先行者,他通過萬里絲綢之路來到鎮海安家,推動碳納米管制備等先進技術實現落地轉化。

今年3月,“雄鎮英才”計劃創業個人潘壘博士,接到了來自該區人才專員的電話,詢問是否有適齡子女義務段入學需求,這讓早就想將小孩從老家接來身邊讀書的他興奮不已。到了秋季開學,潘博士順利將孩子送入了蛟川雙語小學。“鎮海的人才子女就學政策既貼心又及時,使我工作、家庭兩不誤。”

“急人才所急,想人才所想”,這是鎮海區人才服務的精神內涵。今年,鎮海區選址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和新城片區兩處人才集聚區,啓動建設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兩處一站式“人才服務綜合體”,爲來鎮雙創人才提供一站式、多元化、面對面服務,將實現人才事項辦理、休閒聯誼、路演展示、洽談對接等各項需求“一站進出、一窗辦理”。

優良的雙創環境、貼心的服務舉措,兩者相輔相成,大大提升了人才在鎮海的幸福感,成爲鎮海打開人才心房的“金鑰匙”。截至目前,全區人才資源總量近19萬人,今年新引進培育頂尖人才3名,國家、省級、市級重點人才35名,落地高層次人才項目26個,接收高校畢業生7401人。

(圖片由鎮海區委人才辦提供)

來源:浙江在線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