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奇聞異事》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僞史,保證不涉時政。

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夏朝,那麼個人感覺應該用“縹緲”倆字來形容。因爲根據現代歷史學者推算,夏朝的存在時間大約四百年左右。但是,奇怪之處在於,這四個世紀的歲月裏,夏朝居然沒有留下能自證身份的文物——雖然很多人會說二里頭的證據。但是,二里頭並沒有證據證明那屬於夏朝。故而考古學者用了一個十分委婉的說辭:先商。意思就是商朝以前。商以前,卻未必是夏。不過從生產力的角度分析,夏朝多少應該留下一些青銅器。因爲商朝時候銅的冶煉工藝已經有了一定的造詣。

而照此推論,至少夏朝立國兩個世紀以後,就該有比較原始的青銅產品了。但實際上並沒有。爲此,很多嚴謹的歷史專家不願意提到夏朝,因爲有太多的尷尬。不過,有位專家倒是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想法:那就是夏朝存在,但卻未必在中原。並且,這位專家認爲:夏朝其實在古埃及境內。其實國家舉國搬遷在中國歷史上還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比如春秋時代,楚國滅了蔡國以後,擔心諸侯國輿論聲討,於是找了塊新地方讓蔡國復國。新蔡這個地名,便是因爲蔡國全國搬家後的得名。

因此按照這個現象來說,夏朝全國搬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可能不代表事實,一切要講究證據。這位專家叫孫衛東,是中科大的一位教授。他爲了證明夏朝來自古埃及,還專門提供了兩大證據。第一:殷墟出土的青銅文物的材質,在放射性方面,和古埃及青銅器的材質一樣。但是中國本土的銅材質,其放射性和殷墟的銅截然不同。這說明殷商時代,殷商先民很可能和古埃及人有一定的交集。

第二:史書上提到,夏朝時期,夏的境內有一條重要的河流,其走向是從南往北。如果認爲夏朝位於河南境內,那麼,全河南都未必能找到這樣的河流——當然,從南往北的河流或許會存在,但是夠得上重要級別的,基本上找不到。相反,在埃及,尼羅河就是這個走向,而且是不容置疑的重要河流。因此孫衛東提出了這樣的構思:

古埃及人在亡國以後,宛如後來中國秦末的月氏人爲了躲避胡人的追殺,從甘肅一路逃到阿富汗一樣,古埃及人也輾轉逃到了黃河流域。之後口耳相傳埃及往事,於是有了後來的夏朝記憶。不過,專家的這個猜想引起了全網羣嘲。原因很簡單:專家的推斷十分不符合邏輯。因爲古代世界商旅活動發達。比如先秦楚國墓葬裏出土過西域的文物,能根據這個認爲楚國人來自西域?同樣數千年來滄海桑田,曾經的雲夢澤,如今在湖北又安能找到蛛絲馬跡?因此,專家的兩大證據,沒有任何說服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