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9《论知行》篇中说:“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身为华夏子孙,一定要对历史有所了解,要知道,古人的思想虽然闭塞了点,但智慧却是无穷的。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老祖宗能凭借观察逐步掌握天上星辰的运动规律,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已经算得上是“震古烁今”了。不过,对于细节的把控,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比如“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大家知道,隐藏在其中的奥秘么?

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是没有这一规定的,七个国家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规定。不过,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6国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和便于管理,便确立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标准,其中既包括制度上的改革,又包括经济上的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度量衡。所谓“度量衡”,就是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轻重的工具,这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半点也马虎不得。

《礼记·经解》中有言:“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一丁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既说明了细心的重要,也说明古人已经对度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当年,秦始皇把统一度量衡的事交给了丞相李斯去办,起初,一切还十分顺利,虽然有人颇有微词,但很快就全盘接受了。可是,老百姓在“斤两”上却丝毫不让步,由于生产力低下,老百姓喜欢用天平称东西,而秦朝采用十六进位制,所以便将一斤定为十六两。

另外,相信大家都听过“半斤八两”一词,古代的8两就是半斤,二者完全等同。不过,关于这一说法,其实还与古人观察天上的星辰有关。据悉,古人曾观测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不远处的福、禄、寿三星,它们加在一起正好是十六星。出于对星辰的崇拜,老祖宗便赋予了它们特殊含义:七星代表了“死”,六星代表“生”,而福、禄、寿则分别代表了一生中的福、禄、寿。

一言以蔽之,古人较为重视诚信,尤其在做生意方面,若是有人短斤少两,便会被天上的“神仙”看到,从而遭到惩罚,这便是所谓的“人在做,天在看”了。不过,相比于度量衡,筷子的诞生时间却要早上许多。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起码在3000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象牙筷子,专家推测,筷子的出现似乎与成群结队的大象有着微妙的联系。

那么,既然出现了筷子,就一定要有相应的规矩和讲究。其中,古人信奉的是太极和阴阳的理念,正所谓“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哲学理念,外国人一点不懂。另外,筷子讲求相互配合,只有二者步调一致,才能把食物夹起来,这便是“阴阳原理”。最后,筷子之所以会长“7寸6分”,其实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人和动物的区别,便是解放了上肢,有了感情和制造工具的能力。

总而言之,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绝对不能小觑了这些细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