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打滿算,離2020年結束就剩23天了。

在這接近年底的時間段,想必很多上班族們不是在爆肝加班,就是在聚餐、交際、應酬吧!

在這些場合,很多人難免會喝上幾杯酒。可這樣一來,大家的肝臟就更受不了了!

雖說自古至今,我國都有“無酒不成席”的酒文化,在飯桌上觥籌交錯也是司空見慣的,但不得不說,酒精也搜刮着我們的健康資本。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酒~

醉酒一次,肝臟要“加七天班”解毒

酒,其主要成分爲酒精,即乙醇。它進入人體後,會經腸胃吸收,經肝臟進行分解代謝,其間會生成一種叫乙醛的毒物。

乙醇和乙醛都是妥妥的致癌物,對肝細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量飲酒,尤其是空腹飲酒,還會成倍增加酒精的吸收率。並且酒喝多了,肝也會累。

要知道,肝臟處理乙醇的速度有限,處理不了的,就會隨着血液流到大腦內,引起醉酒症狀。

研究發現,醉酒一次,等於得了一次急性肝炎,肝臟要加班加點工作7天。

而長期、過量飲酒,酒本身含有的乙醇和代謝產生的乙醛,會引起肝臟的損傷和炎症,日積月累會演變爲酒精性脂肪肝。

若不加以控制,隨着飲酒量的增加和飲用時間的延長,酒精性肝硬化就要登場了。而在不久的將來,其極有可能發展爲肝癌。

當然,飲酒不但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還會傷胃、傷腦、傷全身、還致癌。

喝酒傷全身、易致癌,勸你管住嘴

1. 傷胃

酒精對胃的傷害,主要可分爲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損害主要是飲酒過量造成的當次傷害,一般包括胃黏膜充血、糜爛和炎性滲出。

而慢性損傷主要是導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

2. 傷大腦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神經放射學部研究人員曾通過人體實驗證實,在飲酒6分鐘後,乙醇即到達大腦,並開始損傷腦細胞。

進入大腦的酒精過多,會對人體的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功能及情緒反應都有嚴重傷害。

3. 致癌

酒精能使癌細胞變得更具有攻擊性,從而擴散到全身各處。

飲酒也是口腔癌、食管癌、肝癌、大腸癌、胰腺癌的發病誘因,特別是女性飲酒容易誘發乳腺癌。

研究發現,與非過量飲酒者相比,過量飲酒者口腔、咽喉部癌症的發病率高出兩倍以上。

4. 其它傷害

喝酒的人常常無法正常飲食,這會導致B族維生素缺乏,從而容易導致周圍神經炎、手腳麻木,嚴重時還會出現全身抽搐、癲癇大發作。

總之,喝酒傷全身,建議大家能不碰就不碰。

但人生在世,難免會碰上不得不喝酒的情況,那麼怎麼做能把傷害降到最低呢?

4個喝酒“防身術”

每做到一個,傷害少一點

1. 不要空腹喝

如果一定要喝,最好同時進食一些富含蛋白質、糖或脂肪的菜餚,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延緩酒精的吸收。

2. 儘量少喝,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安全量”

不同的人對酒精的敏感性不同,個體差異很大,誰也不可能準確掌握自己飲酒的安全劑量。

換句話說,只要喝酒,就會傷害身體,別以爲控制住量就沒事!

3. 注意喝酒後的防護

醉酒後,要注意保暖,並將頭轉向一側。

如有嘔吐,應及時清除口內的嘔吐物,當心嘔吐物被吸入氣管引起肺部感染。

4. 不可用濃茶、咖啡等來解酒

因爲茶和咖啡不但不能幫助解酒,反而會加重醉酒症狀,加速身體的脫水狀況。

當然,知道這些飲酒的知識還不夠。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喝酒的錯誤認知,下面小編幫大家一一破解~

4個喝酒的錯誤認知

1. 喝酒前喝牛奶墊一下,能護胃?

這麼做其實是自欺欺人。

有相關研究指出,只要飲酒超標(酒精度在20°以上,每小時飲用超過100毫升),酒精對胃黏膜的損傷就開始了。

喝酒前喫點東西(不管是牛奶還是主食或其他菜餚),充其量只能稍微延緩胃排空的速度,或許對酒精從胃到小腸的速度有一點點的減緩。

但即便有,影響也微乎其微,絕對達不到所謂“護胃”、“減少對胃的傷害”的作用。

2. 經常喝酒,喫保肝藥能減少傷害?

所謂解酒保肝藥的主要作用,多數是延長胃腸吸收時間,讓肝臟有足夠的時間來慢慢處理乙醇,而不至於留在體內。

仔細看這些藥物的說明書,就能發現裏面有山楂、玉米鬚等,它們都具有活血、利尿作用。

因此,頭是沒那麼痛了,但你喝了多少酒,就有多少乙醇經過肝臟,傷害並沒有減少。

而且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官,保肝藥攝入太多,反而可能給肝臟帶來負擔。

3. 喝酒愛上臉,千杯都不倒?

從酒精入口,到被完全分解,要依賴肝臟中的兩種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2。

有一部分人體內的乙醛脫氫酶2“戰鬥力”很差(這是一種基因缺陷,基本不可能改善),無法順利地代謝乙醛,就會造成乙醛大量堆積在體內。

而乙醛的特性是能使人血管擴張,當臉上通過的血液增多,自然就會透出紅色,即“上臉”。

所以,喝酒容易上臉,恰恰說明其酒精代謝能力差,酒量小。

這類人更應該少喝酒,畢竟乙醛作爲一種致癌毒物,對身體的影響可是巨大的。

4. 冬天喝酒,能禦寒?

喝酒後身體熱乎乎,其實是一種短暫的“錯覺”!

酒精在人體內分解代謝,加速了血液流動,體內溫暖的血液流向溫度較低的體表、四肢血管,造成感覺上的“暖”,但實際上,這是身體在不斷地在丟失熱量。

換句話說,酒精只是讓你體內的熱量短時間釋放出來。短暫的“暖”過後,便是“冷”。倘若不注意保暖,反而更容易着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