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鋰離子電池內部,隔膜的厚度僅僅12微米。隔膜雖然毫不起眼,卻是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中最具技術壁壘的關鍵內層組件,決定了電池的壽命、安全性能等特性。佛山市金輝高科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三水分公司(下稱“金輝”)研發總監王松釗便是鋰離子電池隔膜領域的研發行家。

12年來,王松釗帶頭研發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等多項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攻破美日韓在超薄隔膜領域的技術壁壘,累計爲企業帶來銷售額3.6億元。

公司裏最多專利擁有者

2008年,王松釗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金輝成爲一名研發人員。如今,王松釗擔任金輝研發部總監,共申請專利17件、獲得授權專利14件,是公司裏擁有專利數最多的個人,讓同事們敬佩不已。而讓王松釗在公司裏一鳴驚人的,是幾年前的一項發明。

2011年,隨着新能源風潮和智能手機的興起,市場亟需高容量、高續航能力的電池,對電池隔膜提出了新要求。然而,那時國內鋰離子電池隔膜普遍較厚,不能滿足高容量電池的需求。在新的發展風口下,國內各隔膜廠商紛紛投入研發,以超薄隔膜的研發生產開啓新一輪競爭。

在金輝,由王松釗帶領團隊開啓了超薄隔膜的研發之路。“那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業內公認的適宜材質,研發難點在尋找製作配方。”王松釗回憶道,爲了早日研發出新產品,他每天泡在實驗室開展實驗,思考解決隔膜出現的厚度不均衡、魚鱗片裂紋等問題。

2013年,在王松釗等人的努力下,金輝率先研製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隔膜厚度從20餘微米下降至12微米,打破了超薄隔膜由美日韓等國家廠商壟斷的市場格局。

王松釗。受訪者供圖

在隨後的幾年內,恰逢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爲超薄隔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由於具有市場稀缺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成爲鋰離子電池隔膜市場的“新寵”。2016年,金輝年銷售額爲2.8億元,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銷售額佔比超過50%,成爲公司的拳頭產品。

爲企業帶來銷售額3.6億元

“平時話不多,但研發結果總讓人無法忽視。”談起王松釗,與他共事了7年多的同事唐文鵬說,在他的印象中,王松釗總能提出前瞻性的產品建議,不斷帶領研發團隊發明、改良產品。到目前爲止,王松釗共發明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等5項,累計爲企業帶來銷售額3.6億元,淨利潤1.3億元。這離不開王松釗在實驗中花費的心思。

一張隔膜,從無到有、再到進入生產環節,要經過無數次的配方實驗和工藝調整,前後至少花去兩年時間。王松釗負責前端的配方實驗環節,每個工作日,他待在實驗室裏的時間超過5小時。到了實驗攻堅期,他和同事幾乎住進了實驗室,餓了就叫外賣對付一頓,困了就趴在桌上,休息片刻後又起來工作。

實驗過程耗時耗精力,王松釗和同事依然毫不鬆懈。“實驗參數失之毫釐,結果會差之千里,一不小心,會帶來許多無用功。”王松釗說,每次實驗時,他都仔細覈對數據,儘量減少失誤,每做完一項實驗,都按照一定順序將材料參數和實驗結果等整理歸檔,以便日後追溯查詢,“多年的研發,磨鍊的是耐心與細心”。

近年來,鋰離子電池隔膜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單靠一項隔膜產品撐起公司年銷售“半壁江山”的神話已不再。而要保持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需持續提升企業創新力。如今,王松釗依然每天泡在實驗室裏,研發更爲高端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幫助企業在不斷前進的新能源市場藍海中贏得一席之地。

文/佛山日報記者黃妙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