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多運動,強身健體,很多人也在踐行着這一點,但對於大多數中老年人來說,身體各項機能有所下降,不少人還合併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等疾病。

因而很多被大家推崇的動作和運動其實並不適合,做得不得當,反而會出現風險……

1

5種運動,並非人人適合

1

快速轉頭

很多人會通過快速轉頭的方式來活動或者鍛鍊頸椎,但這樣的方式可能很危險。

脖子兩側的頸動脈是連接大腦和心臟的重要通道,爲大腦提供着 80%以上的供血,而大腦發出的信號也都要經過頸部下行。

老年人猛回頭、快速轉頭時,動脈會因頸部猛然轉動而受壓變細,且頸部交感神經也會受到刺激,從而導致腦血管痙攣。這些情況都會使腦部的供血量減少,以及腦血管的血流速度減慢。

本身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輕者可能發生 暫時性腦缺血,出現 頭暈、噁心、嘔吐、眼震、耳鳴、四肢輕癱等症狀;重者則可能發生血栓脫落,導致 肢體活動失調、面部溫痛感消失,甚至偏癱。

所以不管何時,中老年人活動頭頸部都要緩慢、溫和。

2

仰臥起坐

兩腿伸直、雙手抱頭使上肢下壓,是仰臥起坐傳統的動作。而運動學專家表示這種姿勢本身就存在問題,容易 引起頸椎、脊柱的損傷。再加上,很多 中老年人頸椎、腰椎本身就有問題,還有 骨質疏鬆,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 造成運動損傷!

而在仰臥起坐過程中,頭部的位置變化較大,且以低頭爲主,心腦血管病患者可能因此造成血壓升高, 誘發意外。

標準的仰臥起坐雙手不需要抱頭,放於耳朵兩側或者交叉貼於胸前即可。

3

倒着走

首先我們要肯定倒着走的好處,能 充分鍛鍊脊椎和背肌,還能 鍛鍊小腦平衡,改善腰肌勞損等。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卻也可能暗藏風險……

首先,倒着走時,因視野受限容易出現摔倒,尤其是扭頭看路時,因重心偏移, 對於平衡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因身體失控 摔倒;而且扭轉會 壓迫頸部血管,也容易導致眩暈而跌倒。

快走其實就是很好的運動方式,走路時可以在手中 邊走邊揉健身球或核桃,這對刺激末梢循環有好處。

4

甩肩

年紀大了,出現肩膀痠痛了,就覺得自己患了肩周炎,常常喜歡甩肩、吊單槓等,試圖緩解不適症狀。

但是要注意, 肩膀不適,並不一定是肩周炎, 也有可能是肩袖撕裂傷!這是六十歲以上老年人的高發損傷之一。而若是將肩袖撕裂當成肩周炎,長期反覆的進行甩肩的鍛鍊,則 可能進一步加重病情!

更何況,很多肩周炎患者同時伴有肩關節骨骼的變化,長時間或是過度做甩肩動作,也可能 誘發肩袖撕裂。

5

跳繩

跳繩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既方便又簡單,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通過天天跳繩的方式來減肥,但卻未必人人適合。

中老年人 身手並不敏捷,協調性不佳,跳繩難免磕磕絆絆, 容易摔跤,若因此導致骨折則又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而且跳繩的時候會 加重膝關節負擔,對於本身有 退行性骨關節病、中度以上骨質疏鬆、類風溼關節炎、過於肥胖等的人來說,更容易加重膝關節病情;

另外,對於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中度以上高血壓、較嚴重的動脈硬化等人羣而言,也並不適合跳繩,若只是出現胸悶氣急還是小事,若 誘發卒中或心肌梗死則事大了~

2

中老年人的運動準則

1

保持合適的心率、耗氧量

研究發現,當人體的耗氧量達到我們 最大耗氧量的50-70%的時候,對於心臟的刺激是最合適的。而我們的 心率跟耗氧量是成正比的,隨着耗氧量的增加,我們的心率會不斷增加。

建議運動的心率公式是(220-年齡)×(60%~85%)。

比如說老孫60歲了,他在運動中可能出現的最大心率是220-60=每分鐘160次,用160分別乘以60%和85%,因而60歲的人運動心率範圍在96~136次/每分鐘。

2

控制量和時間、頻率

任何一羣體,運動量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 微微出汗、微微疲勞即可;

而運動時間最好能在 30-60分鐘,以自我感覺爲主;

就運動的頻率來說, 每週運動三到五次即可,重在堅持。

3

補充水+營養素

運動後體內容易缺水,在運動的前、中、後期都要補水,但不宜一次性補充過多水分。

*運動前半小時,先喝 300-500毫升水;

*運動中最好 每隔15分鐘就補充200毫升水;

*運動後應該持續每15分鐘喝水100-200毫升,一直到 尿液不再是特別黃爲止。

另外,運動前後都要補充營養,既能增強運動能力,還能促進組織修復。

①蛋白質:蛋白質既能 幫助肌肉的合成,增加基礎代謝率,又能 修復受損的肌肉組織。像雞蛋、牛奶、雞胸肉等要足量補充。

②鎂:鎂對於能量代謝、 製造蛋白質、調節肌肉和神經的活動都非常重要,也能讓心跳、血壓保持正常。推薦大豆、糙米、菠菜等食物。

③鉀

運動出汗會帶走大量的鉀,本身就該及時補充,而且鉀能 提升肌肉及神經細胞的運作,並幫助 調節水平衡、抑制水腫。推薦食用紫菜、香蕉、甜橙等食物補鉀。

3

運動損傷的急救原則

中老年人反應能力下降,初學運動的人有些動作也掌握不好,運動中很有可能出現損傷,如果在運動時受傷又該如何急救呢?

對於一般的運動損傷,如: 處理挫傷(撞傷)、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可採取緊急處理,包括以下幾點:

1

休息

原地休息及適當制動:當發生事故後,應當馬上休息,減少踩地和行走,以減少對損傷部位的進一步損傷。

2

冰敷

扭傷等引起的腫脹,可用 冷水或冰袋等進行局部冷敷。最好是用冰塊,加入適量的水,用雙層塑料袋包好後做成自制冰袋,這樣的冰敷效果最佳。在 扭傷後48小時內,每次冰敷20~30分鐘,每2~3小時一次。

3

加壓包紮

當出現 四肢小面積的出血時,可以採用加壓包紮法,能夠減少繼續出血症狀。包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動作最好是輕柔,鬆緊度最好是適宜, 不能夠太鬆,也不能夠太緊,結頭的時候不要打在傷口的部位。

4

抬高患處

手、足部骨折,韌帶拉傷時,可以讓患肢體抬高,目的是促進血液迴流,減輕患處的腫脹及疼痛。

以上處理方式適用於輕微症狀,情況較爲嚴重時應立即前往醫院。而對中老年等特殊人羣而言,在進行了簡單的處理後,建議去醫院看一下。

來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免責聲明:本平臺部分文章來 源或改編自其它互聯網及其公衆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取健康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犯原創版權或權益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