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入選省級重點示範鎮鎮序列後,池河鎮搶抓重點鎮建設機遇,以“鎏金銅蠶·絲路之源”爲總體定位,以建設“金蠶小鎮”爲總體目標,通過幾年來的努力,鎮域經濟穩步發展,鎮村面貌煥然一新。

科學規劃引領工程,打造高品質示範鎮。在《池河鎮總體規劃修編(2016-2030)》的基礎上,先後編制完善了《池河鎮控制性詳細規劃》《金蠶小鎮總體設計》《池河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等規劃,指明瞭重點鎮建設科學發展方向。

配套設施提升工程,打造高規格承載地。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重點建設項80餘個,先後新建了污水處理廠、攔蓄壩、五愛大橋、濱河北路、 紅色文化廣場等;改造完成了集貿市場、日間照料中心和老街等,實施了房屋立面改造5.4萬平方米,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改善。新建集鎮東區安置房122套、集鎮西區安置房174套,解決羣衆住房問題的同時,拉大城鎮骨架;搶抓石泉省級經濟開發區(池河循環產業園區)建設機遇,以“建園區、抓招商、促規模”爲重點,發展承載力不斷增強。

產鎮融合推進工程,打造高質量增長極。以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爲契機,大力實施產鎮融合,依託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省級龍頭企業、示範合作社,大力發展蠶桑、畜牧、蔬菜等傳統產業。開發明星蠶桑、順風香李、良田大米、柏安黑豬系列優質產品,引進並落地建材加工、服裝加工、數據線加工、毛絨玩具加工等項目,產業形態不斷多元化。搶抓池河列入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有力契機,在池河產業園區內規劃佈局了絲綢加工、富硒食品、生物質能提取等產業集羣。

集鎮特色培育工程,打造高知名度發展區。近年來,緊緊圍繞蠶桑產業和文化,先後新建桑園2000畝,新增桑品種博覽園1個,栽桑643種,引進中國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建立實踐基地5個,形成了集栽桑養蠶、收烘繅絲、絲綢開發、蠶桑食品、農耕體驗、桑旅康養爲一體的蠶桑產業鏈;組建成立了鎏金銅蠶文化研究院,常態化開展研討和對外交流活動;成功召開了首屆“中國·石泉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編制出版了《鎏金銅蠶文化研究專刊》,塑造了集鎮特色,進一步提升了池河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機制創新探索工程,打造高效益試驗區。搶抓全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契機,按照“五辦兩所三站一中心”優化了機構設置。積極承接縣級管理權限下放,尤其是承接投資額10億元以下非房地產項目的立項備案程序,進一步賦予了重點鎮建設工作活力。創新資本運作方式,在已有池河鎮城投公司的基礎上,國有資本出資新成立鎏金銅蠶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明星文化旅遊公司,通過“國有公司+社會資本”的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旅遊示範村建設。探索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整合規劃辦、鎮市場監管所、派出所等力量,開展常態化交通秩序、市容環境監管執法,依託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大力推進文明創建,廣泛開展文明志願服務活動,全面提升羣衆文明素養,引導羣衆自覺參與重點鎮建設,重點鎮動能不斷充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