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冬樹童 C

面對經濟下行、新冠疫情等諸多挑戰,汽車市場正處於深度調整期。

在此背景下,2020年12月7日,以"後疫情時代背景下的汽車創新與合作"爲主題的"2020未來汽車技術大會暨重慶汽車行業第33屆年會"在重慶舉行。

面向未來,以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平臺、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爲支撐,聚焦"汽車電動化、智能網聯、輕量化及整車測試"等重點研究領域。本次大會也吸引了行業大咖齊聚山城,衆多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相聚一堂,共同探討疫情之後的未來汽車技術發展之路,並帶來獨到的見解和革命性的建議。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指出:在"新四化"層面,國內與國外同行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在國內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輿論環境下,我們應充滿自信,積極擁抱變革,迎接汽車產業的春天。

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TASRI)院長趙福全爲大會帶來了"產城融合打造立體生態系統"的全新理念。

趙院長指出:汽車作爲城市的唯一的移動節點,是撬動整個城市經濟文化、娛樂交流的最佳載體,結合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網聯化和智能化,通過5G、雲平臺等新基建真正打通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資金流,最終實現萬物互聯,提升城市效率和吸引力。

在成渝經濟圈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以汽車作爲產城融合的最佳載體,打造產城融合生態立體系統,可以給社會帶來全面深刻的重構,對人的出行、物的移動及所有城市軟硬要素的交互組合帶來革命性變化。

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高層次人才專家李長明針對未來電動汽車能源技術的痛點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解決措施:採用和開發鋰硫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以提高電池的比能量,提高汽車續航里程,提出智能能源管理系統,以提高電池安全性,爲了解決廢電池的污染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即共享電池電容租賃管理中心,實現電池的循環再利用。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萬鑫銘指出: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規劃,要保持優勢,夯實基礎,通過大數據手段實現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彎道超車。大數據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對探索其運營及後市場環節商業價值的衍生,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產品"領跑者"制度,爲助力地方其產業轉型升級有着重要意義。

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小康股份科技中心總經理許林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於能源與安全問題。對於未來的行業發展,許總提出要"站在未來設計未來",需要行業更新設計理念並從技術層面進行進一步的推進,針對用戶的購車焦慮問題,提出低售價、低能耗和高效率的增程式電動汽車,並提升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趙非指出網聯安全保障智能未來,提出了福特汽車"硬實力×暖科技"的智慧科技理念,多手段全方位的保護人車數據,實現了智能網聯汽車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爲用戶提供了更安全、更自信、更自由的智能出行方案。

在開幕當天的"開幕式暨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中,重慶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樓建平擔綱主持,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祕書長周青爲大會致辭,重慶汽車工程學會與西南大學(重慶)產業技術研究院簽署了深度合作協議。

此外,在爲期兩天的大會中,還舉辦了專題論壇、領袖閉門會、前瞻技術和產品展示、優秀論文頒獎、年度技術風雲人物及團隊評選等多項主題活動。

專題分論壇方面,分別圍繞汽車新能源及自動駕駛前瞻技術、汽車輕量化及整車測試等行業關注的熱點話題展開互動。來自於長安汽車、上汽紅巖、慶鈴汽車、達思靈、愛斯佩克、金康賽力斯、重慶車檢院、中國汽研、攀鋼、達索、瑪斯特、西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嘉賓帶來了精彩的演講報告。

與會各方一致認爲,在產城融合方面,汽車既是城市的重要產業,又是撬動整個城市經濟文化和娛樂交流的重要槓桿。未來汽車產業必將呈現多元化發展,多種技術路線並行的趨勢,應當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整合優勢技術,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變革,更加堅定不移地推進"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轉型發展,依靠創新化危爲機,構建更有競爭力、更穩定可持續、生態模式更多樣化的汽車產業體系。

同時,汽車行業將積極加強可再生能源與V2G技術應用,推動構建"綠色、智能"的新型能源體系;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拓展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化應用場景,促進汽車輕量化技術升級,推動與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的融合發展。

大會指出,政府政策的扶持對於汽車產業的發展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創新改進協調監管模式,大力支持新技術新產品與新業態的發展,充分發揮重慶市汽車產業基礎好、產品譜系齊全的優勢,以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爲主線,爲行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大會也強調,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合作並加大研發投入,充分利用市內現有資源和技術,加快推進產品開發升級與技術落地,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等關鍵技術。同時,要加強高校、研究機構間的合作與交流,積極推動基礎前沿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並培養符合行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寫在最後:站在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點,重慶汽車界需肩負起行業發展使命,攜手業內各方,共同擁抱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革,不斷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引領重慶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助力重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