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終於來了。

這短短的一秒鐘,我們等了兩年,這兩年間,《一秒鐘》命途多舛。

去年的柏林電影節,《一秒鐘》已經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卻因突如其來的“技術原因”被緊急召回,退出電影節放映。

今年的金雞電影節,本來原定爲金雞獎開幕放映,又因“技術原因”被取消放映,由《流浪地球》替換。

好在,好事多磨,《一秒鐘》總算上映。

《一秒鐘》本來是一出時代悲歌。

對那個值得反思的年代有着吶喊般的批判性,卻因刪減失去了不少力量,差點成爲鬧劇,即便如此,《一秒鐘》仍然是一部好電影。

雖然電影的背景是70年代,整個國家都處於犯錯與混亂的時期,但是《一秒鐘》卻給人一種乾淨、純粹的感覺。

電影中有一處很明顯的刪減與補拍。

刪減的部分是張九聲的成分與拼命逃出勞改所的動機。

一場打架,勞改八年,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張九聲的成分有問題。

至於動機是因人離世。

張九聲的女兒在搶着搬面時,不幸被卡車撞到香消玉殞,張九聲收到信後,纔會像發了瘋一樣就爲看新聞膠片裏女兒一秒鐘的鏡頭。

補拍部分應該是兩年後的劇情。

本來電影的結尾就是張九聲被崔幹事等人抓走,劉閨女拿着膠片燈罩朝他揮手,然後電影黑屏。

但是爲了過審有了最後一段,劉閨女梳妝打扮,出落的水靈俊俏,看着高考恢復,大學招生,憧憬未來。

十年動亂結束,張九聲得到平反,從勞改場出來尋找兩年前被崔幹事等人丟掉的膠片,雖已無蹤跡但他望向遠方,似乎釋懷了一切。

這未免不是一種遺憾。

電影像裹腳的婦人,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那場浩劫距今已有五十多年,思想、文化、經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從前的審視自己到現在的看世界,眼界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可卻沒有因此變得更加包容和開放。

我們似乎都忘了,正視過去,擁抱未來,纔能有未來。

縱然有着諸多限制,但張藝謀並沒有讓自己成爲坐井觀天的狹隘者。

《一秒鐘》中有藝術渲染,也有現實體現,那一代苦難的中國人,隨着新中國一起成長,他們緬懷過去,也不忘初心。

現在的我們習慣了錦衣玉食,受不了粗茶淡飯,卻變得不理性、變得憤怒、變得固守、變得不知變通。

電影不該是格局小的代表,不該讓每一處的進步,唯獨在某處變得停滯不前、舉步維艱、大惑不解,甚至有些夜郎自大。

這樣的境遇,可謂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正如片中的每個人一樣,都很擰巴,他們每個人揭開後都是一身傷疤,然而還要笑着回去面對生活的不易。

張九聲因爲反對造反派頭子,與他打了一架就被判勞改八年,根據劇情分析,這場架可能連輕傷都夠不成。

可張九聲卻爲此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價,妻子跟他離婚,從此不相往來,女兒以他爲恥,爭着幹活就爲消除父親帶給她的影響。

範電影的兒子誤喝清洗液患病,當時範電影並未重視導致兒子病重燒壞了腦子,未能成爲放映員的接班人,只能幹趕大車的活兒。

而範電影自己又是虛榮心作祟,喜歡被人捧着的感覺,不甘心淪爲普通羣衆,所以他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把自己僞裝起來,帶着面具生活。

劉閨女的身世與他倆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父親有了外遇,一聲不響的丟下她們母女三人,對他們的生活不管不顧,就算生死都與他無關。

母親沒過幾年便去世,只留下她和弟弟兩人相依爲命,可這一大一小在混亂不堪的時代,又怎麼會過得幸福。

他們愛電影嗎?他們不愛。

這是給電影的一封情書嗎?當然不是。

張藝謀鏡頭下的一個人或一羣人都是荒唐的,他們都不知道爲了什麼而活着,是親情、是生活,還是未來,他們不得而知。

範電影將電影視若珍寶,容不得別人一點玷污。

然而他這麼做,只是因爲他貪戀電影給他帶來的虛假權力,可以讓他受人尊敬,喫麪能夠多一勺辣子。

所以爲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他不惜低下那顆在人民羣衆中高傲的頭顱,對着崔幹事點頭哈腰,搖尾乞憐。

他不喜歡電影,可他又不得不喜歡電影。

張九聲從勞改所逃出來,從一分場追到二分場,不惜一切拿回電影膠片。

他這麼做,因爲女兒在電影放映前的新聞簡報膠片中,那是他與去世女兒的最後一面,是一個父親悔恨的付出。

電影是他的寄託,並不是他的熱愛。

如果沒有新聞簡報中的爭先進,或許他還能做些什麼,求得女兒的諒解,所以他不認同電影,可他又不得不認同電影。

劉閨女就算捱了打,受了委屈,也要奪走電影膠片。

她的動機很簡單,父親不理他們,母親早早離世,只剩她和年幼的弟弟相依爲命。

弟弟不小心燒燬了借別人的電影膠片燈罩,她必須賠,她心疼弟弟,不想讓他遭罪,不敢邁出房門一步。

她的眼淚和抱怨,沒有對時代的控訴,有的只是單純的希望生活好一點,不再受欺負,可以安心的看一場電影。

她不討厭電影,可她又不得不討厭電影。

其他革命羣衆,他們就是真的愛電影嗎?也不盡然。

十年的混亂,讓精神食糧變得貧瘠,除了保住性命的畏首畏尾與搖旗吶喊的隨波逐流,他們僅餘的平安,只有放電影時的寧靜。

所以他們纔會對範電影言聽計從,纔會不管幕布上放什麼都看得津津有味,即使夜深也不願意離去。

他們對電影沒有狂熱,有的只是沒有選擇,小人物又如何抗衡大時代,就算他們不是一盤散沙,也無法聚沙成塔。

電影是電影,請把電影還給電影。

大漠狂沙可以掩蓋掉一切痕跡,包括張九聲女兒的一秒鐘膠片,以及張九聲對女兒的愧疚與牽掛,還有那個動亂時代的荒唐與錯亂人民的幸酸。

可它掩蓋不掉的是一粒沙彙集而成的一座山,就算將其遮住也能看到輪廓,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