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减速带的作用就是为了让车辆在通过时自觉地强制减速,因为当你开车快速通过减速带时,不主动减速那就会带来剧烈的颠簸,一个是车内人员乘坐不舒适,较高的减速带还会对车辆带来损害,比如说对减震器、弹簧、悬挂、轮胎的损坏。如果减速带过高,即便是在减速的过程中,如果因为操作不当,照样会给车辆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坏。

不当的通过减速带方式带来的损坏大家在网上也经常会见到,在此我就不多说了,今天重点给大家演示讲解的是:究竟应该怎么过减速带,具体操控方法是什么?下面我就通过四次过减速带的实验给大家做演示讲解。

首先看一下提前刹车减速通过减速带:行驶前方发现减速带,丢油门缓踩刹车让车辆减速,在前轮即将通过减速带时右脚在刹车踏板上抬一下,让前轮通过减速带,前轮通过减速带后再次踩下刹车减速,

当后轮通过减速带时再次松开刹车,让后轮通过减速带,

后轮通过减速带以后再重新加油门前进;

第二、我们看一下在刹车状态下通过减速带:车辆行驶中,前方发现减速带,踩下刹车时,车辆已经到达减速带跟前,为了控制住速度,一直没敢松刹车,在刹车灯持续亮起状态下前后轮先后通过减速带;

第三、我们再看一下不刹车不减速,正常行驶过减速带:前方即将到达减速带,驾驶员似乎没有看到或者根本不在乎,

既没有减速也没有刹车,正常开过安全带。

第四、最后看一下单侧轮胎通过减速带:行驶前方发现减速带,因为减速带两头都不到边,

向左打方向,选择让左侧轮胎在没有减速带的位置通过,右侧轮胎单侧轧过减速带,通过完毕以后向右打方向回到道路中间行驶。

以上四种通过减速带的实景演示的外景视角大家都已经看过了,看到了在不同方式下通过减速带的直观感受,其中第一次通过时更平稳,下面我们配上第一视角再次感受一下在车内的颠簸程度。

现在是第一次提前刹车减速后通过减速带的画面,前后轮通过的两次起伏时间间隔明显,颠簸程度相对平缓;

现在是第二次在刹车状态下通过减速带,感觉前后轮通过时间隔时间较短,当轮胎通过时感觉车轮与减速带摩擦力增大,有一种被阻挡的感觉,第一视角画面中感觉到起伏很快车头抖动明显;

现在是第三次不减速直接过减速带,车辆在通过减速带的时候,因为两次间隔很近,当感觉到的时候也就通过完毕了,在前后轮通过减速带时,轮胎有一种被重重摔在地上的感觉,车头颠簸比较明显,车内零碎物品都随着剧烈抖动和滑落;

单侧轮胎通过减速带,在前后轮通过减速带时,车辆右侧抬高,在车内感觉到由于右侧轮胎受阻后又迅速落地,先是车头右侧掀了一下,然后在落地的瞬间车头向左移动了一下,右侧后轮通过时再次感觉到车辆被掀了一下。

以上四次实验,从乘坐舒适度来讲,第一次相对更舒适一些,这是因为提前减速后车辆在通过减速带这个坎的时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冲,同时因为轮胎在经过减速带的时候,由于释放了刹车,它是一个慢慢滚动爬坡后再慢慢下坡的过程,所以颠簸感没有那么强烈。

第二次,因为带着刹车过减速带,由于轮胎在制动当中,虽然没有完全抱紧,但是轮胎转动受限,增加了摩擦力,所以有一种被强烈阻挡的感觉,

同时因为刹车的缘故,车身前倾,整个车身重量往前集中,由于整个重心前移,前轮压力骤然增加,很容易造成减震、悬挂、弹簧等部件受损;

第三次,直接不减速通过更不可取,除了感受到剧烈的颠簸和车辆受损之外,也不符合安全要求,因为凡是设置减速带的地方都应该减速慢行。

第四次,单侧通过的方式,是很多人喜欢采取的方式,以及摆斜车身让左右轮胎逐个通过的方式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方式。事实上,由于在通过减速带时,冲击比较强烈,两侧受力不均匀,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悬架扭曲变形从而影响四轮定位,同时也很容易损坏转向机。

根据以上四次实验,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通过减速带要先减速,正向前进让两侧轮胎同时通过,通过时要释放刹车”。也就是今天所讲的第一种通过方式,记住先丢油门再刹车,临近通过松刹车,两轮正向通过防跑偏,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颠簸并防止车辆损坏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