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書法千篇一律,想要找出一些比較特殊的作品卻又缺少藝術性,甚至會被評爲真正的醜書。

江湖書法家越來越多,所以很多的作品開始被大家吐槽。

任何一張古人的作品,如果放到現在來聊的話非常好,哪怕作品的字寫得並不怎麼好,但那一種書卷上的字體仍舊還是有一定的魅力。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張600年前的古代醜書作品,放到現在中書協的專家也不一定能寫出來,作品可以說是筆調奇險有創意,用墨也是很有講究,非常特殊。

作品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 《行書論書卷》,作品本身講的也是關於書法的內容,所以可見作者對於傳統的書法理解非常深。

這也說是說作品是建立在傳統的書法基礎上開始引出自己對於書法的觀點,這就好比現在的一些新門類書法大師,同時期相比,張瑞圖的作品可能是當時比較新潮的書法作品,而且寫法上也是非常特殊。

仔細看他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與同時期的大師書法大有不同,光字跡與筆法都是與傳統的筆墨有一定的距離。

與其說是距離,倒不如說是他在古人書法的筆墨上面研究得非常深,還把書法的開筆寫得非常妙。細細觀察張瑞圖的字,還是能夠窺見書中有孫過庭《書譜》、和蘇軾《醉翁亭記》的一絲痕跡,這也說明他不是在亂寫。

當時的張瑞圖這一手書法算不算是醜書藝術呢?很多現代專家形容他是突破了自己,把自己的書法從古人的約束之中掙脫了出來,看着像醜書,但其實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他筆下的橫扁書形看着不舒服,而且顯得左顛右倒的樣子,感覺是沒有了美感。可其實是在求得平衡,尤其是筆法精妙又寫得快意十足,絲毫沒有猶豫的意思。

沒有筆下的多年功力怎麼會做得到呢?顯然張瑞圖研究過書法的,而且在點畫之間左錯右澆,筆勢夠勁挺的,書寫的筆法也是節奏明快,飛速的筆法之間又有停頓,給人一種書法上的動感。

古代的好書法就應該如此,看着像醜書,但現在的專業書法家還不一定能寫出來呢!大家覺得這一張作品怎麼樣,夠不夠漂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