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汉战争的历史中,一直有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刘邦与项羽的年龄差距。

关于刘邦的年龄,至少有两种记载,一种来自后人对《史记》的注释,认为刘邦生在秦昭王51年,驾崩时62岁;一种来自后人对《汉书》的注释,认为刘邦42岁时即位,驾崩时53岁。两种记载相差9岁。

按照刘邦年龄的两种不同说法,对比《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年龄的记载,刘邦与项羽的年龄差距,也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结果,那就是,刘邦比项羽年长24岁或15岁。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这种10岁以上的年龄差距,都会让人产生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刘邦老奸巨猾,项羽少不更事,楚汉战争也就成了老油条VS小鲜肉的故事,并最终印证了“姜还是老的辣”“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等一系列民间真理。

然而,日本学者佐竹靖彦认为,刘邦与项羽之间,年龄并不悬殊,他们之间可能仅有5岁的年龄差距。对于这一观点,他在自己的著作《刘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

楚汉大军对峙时,刘邦坚壁自守,项羽粮草将尽。为了逼刘邦出门迎战,项羽不得不采取一些无耻手段,那就是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绑在案子上,对刘邦扬言,要把刘太公杀掉炖汤。但是,刘邦远比项羽更无耻,他对项羽喊:“当年咱们一块儿伺候楚怀王,结为了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愿意把你爹杀了炖汤,那就杀吧,但是,不要忘了分我一杯羹。”

对于刘邦这种无耻的态度,项羽毫无办法,只得作罢。但是过了几天,项羽又憋不住了,派人给刘邦递话,说:“天下兵荒马乱,主要原因在于你我二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单挑,省的天下人为我们受苦。”对此,刘邦则回应:“我愿意与项羽斗志,他有什么计谋,我都会应对。但是,斗勇就免了吧。”

对于项羽提出与刘邦单挑的要求,佐竹靖彦认为很奇怪,因为,项羽是西楚的霸王,是勇者的典范,让他去单挑一位比自己大10多岁,甚至20多岁的长者,实在有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因此,项羽与刘邦相差的岁数,不会太大。

第二个原因:

刘邦成为皇帝后,将父亲刘太公接到了皇宫,虽然衣食住行都是顶级配置,充满着皇家的奢华,但刘太公却并不开心。刘邦让别人问刘太公,刘太公说:“我这辈子,就喜欢在老家丰邑和市井中的无赖,一起喝酒、斗鸡、蹴鞠。现在,却失去了这种生活,所以心中郁闷。”

为此,刘邦在长安的东郊,给父亲建了一座新丰邑,并把原来丰邑的男女老少全部迁至新丰邑。

对此,佐竹靖彦认为,从刘太公说话的内容与语气上,他当时的年龄不会超过70岁,应该在65岁左右。而刘邦有两个哥哥,按照古代社会哺乳期和不孕期的时长计算,刘太公与刘邦之间应该相差大约26岁。所以,据此推断,刘邦登基时的年龄,应该小于历史上那两种不同的记载,刘邦与项羽之间年龄差距也不会太大。

至于刘邦与项羽到底相差多少岁,佐竹靖彦认为,可能相差只有5岁。因为,在《汉书》的注释中,刘邦是42岁登基,按照古代汉字的字形来说,10用“十”表示,20用“廿”,30用“卅”,40用“卌”,30与40之间只差了一竖,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刘邦的42岁,可能是32岁的笔误。

当然,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可能只是历史的笔误,也可能是故意为之。因为,如果刘邦比项羽大10余岁以上,会使刘邦拥有一种长者形象,而项羽则只像一个毛头小子。而在长者与毛头小子之间,自然长者更适合于统领天下。另外,如果刘邦的出生年月较早,出生在公元前256年以前,也就是秦灭周那一年,就会有一种汉王朝继承周王朝的正统性。

佐竹靖彦在《刘邦》一书中的这种观点,只是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推理而出的一种猜度。这个结果,也许是正确的,确实是历史的真相;但也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谬误。而且,对于这种观点,却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辨别它的真伪,论证它的正误,因为,谁也无法回到两千多年前的丰邑,敲开刘邦家的家门,拿着户口本,向刘太公询问刘邦真实的生辰八字。

历史就是如此,在时间的长河中,它其实早已面目全非。而历史学家,就是要拨开时间的迷雾,将历史的原貌,尽可能地还原出来。佐竹靖彦的《刘邦》,便是如此,他以史料为依据,仔细推敲那些历史的细节,以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相。

通过这种方式,在《刘邦》一书中,对于刘邦如何从草根成长为皇帝这段历史,佐竹靖彦找出了很多不同以往的历史观点。比如:刘邦拿着写有“贺钱万”的谒,到吕家拜会,并引起吕雉父亲的重视,可能只是刘邦与吕雉父亲演的一场戏;比如:吕雉的吕氏家族,可能是吕不韦的后人,并且为刘邦的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只是后来发生了“诸吕之乱”,导致曾经的功绩被抹杀;比如:鸿门宴只是一场刘邦对项羽的投降仪式,而被视为叛徒的曹无伤,则可能只是背黑锅的替罪羊。

这些观点,与刘邦只比项羽大5岁的观点一样,可能是历史的真相,也可能只是一种谬误。但无论真伪如何,这些观点都能拓展我们观察历史的角度,对一些历史事件重新思考,并因此像佐竹靖彦所说的那样,最大限度地去接近历史的真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