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感覺恢復得怎麼樣?有事可以直接去辦公室找我!”

這是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廖湘平例行早晨查房時的一幕。

他叮囑的對象是來自郴州市汝城縣的患者劉華(化名),當時正在腹膜透析操作室接受治療。

“非常感謝腎內科的醫務人員,是他們讓我獲得第二次生命! ”

劉華今年69歲,2016年患上尿毒症,由於年老體弱,且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腎內科醫護人員爲他制訂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如今4年過去了,劉華的病情一直很穩定。

事實上,像劉華這樣的成功的腹透病例在腎內科屢見不鮮,一面面紅燦燦的錦旗、一封封真情流露的感謝信就是最好的見證。

腹膜透析讓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腎自由“呼吸”

對於終末期腎病患者來說,由於供體器官短缺,腎移植的可實施性極爲受限,患者主要通過“透析”方式替代原有已衰竭的腎臟功能進行治療。

截至2020年,中國有終末期腎病患者超過300萬,透析人數也已經超過80萬。

“透析”分爲“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

其中,傳統的“血液透析”方式需要患者在家屬陪同下前往醫院血透中心進行治療。

每週2-3次,造成許多交通不便及缺乏陪護的患者就醫困難。

以生活在湖南郴州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爲例:

由於郴州境內山巒起伏,氣候多變,許多患者不得不翻山越嶺,經歷數小時的奔波才能到達距離最近的血透室。各種惡劣的天氣都可能導致治療中斷,病情惡化,令患者苦不堪言。

中國衆多終末期腎病患者都面對這種基層醫療狀況。

令人欣慰的是,自從上世紀90年代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將“腹膜透析”療法引入郴州後,患者已經有了另一種選擇。

“腹膜透析”可以由患者“居家自主操作”,利用人體自身的腹膜淨化血液的腎臟替代治療手段,療效與生存率和血透相當。

李軍,一輩子生活在羅霄山脈下的桂東縣普樂鎮,一直是家裏的主勞力。

每天勤勞的工作,強壯的體魄是他的驕傲,從來沒有擔心過健康問題。

然而,六年前的那天,李軍怎麼也想不明白,只是因爲全身搔癢,乏力去看病,當地的醫生抽血化驗後就說自己得了尿毒症。

怎麼可能?

全家一合計,次日就出發來郴州,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最終確認是尿毒症,立刻住院並從此開始透析之路。

可是由於當時所居住地沒有血透機,最近的血透中心也要到縣城,治療往返需要兩天。

鎮上的人患了此病一般就舉家搬遷到桂東縣城租房,只是爲了按時做個血透。

自己也要過這樣的生活嗎?

工作怎麼辦?

未來的生活怎麼辦?

李軍一家感覺非常迷茫。

在得知李軍的狀況後,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廖湘平的建議李軍可以在家裏進行腹膜透析治療。

只需要根據醫囑每日在家自己換液操作,認真做好記錄,並定期來醫院檢查即可,而且透析相關的藥品在桂東縣城醫院都能配到。

李軍選擇了腹透治療。

“現在治療比以前方便多了,每天在家透析,需要配藥了就去家門口的鎮衛生院。3個月左右去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的腹透中心進行全面檢查、調整方案,非常方便。”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有專門的腹透護士負責分管自己,在家有任何困難或不明白的地方,一個電話就能找到護士、醫生。”李軍說,他們還經常主動打電話提醒自己治療、化驗、要注意的事項等等。

自己恢復的不錯,現在每天在家燒菜做飯,有空去鄰居家串串門。

“我國慢性腎炎的患病率非常高,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患病;

其中不少人會發展成終末期腎病,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尿毒症。

像李軍一樣,許多家住農村路途偏遠的患者,因爲交通不便,而放棄治病。”廖湘平惋惜地說。

如何讓更多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得到更細緻、更便捷的治療,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廖湘平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

“以血透爲例,腎臟病中心一名護士最多同時顧及4-5名血透患者,血透機器使用飽和讓部分患者不得不在晚上來院血透;而腹膜透析,一名護士可以同時管理50-80名腹透患者。”

“醫生只要在患者腹部安放一根導管,家屬在護士的指導下學習腹透換液操作,就可以回家每天換三到四次透析液。既能免去頻繁的往返,年均費用腹透也比血透便宜15%以上。”

“更重要的是,和血透相比,腹透還有利於保護殘餘的腎功能,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個性化治療。”

廖湘平主任說,目前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有300多名農村腹透患者在門診定期隨訪,這些腹膜透析患者有的還在打工,有的做起了生意,大多數生活質量良好。

今年8月,一封具有特殊意義的感謝信,送到了腎內科醫師鄒琴手中。

原來半年前,何一航(化名)老人突感身體不適,經檢查確診爲尿毒症。

從那時起,老人便開始了腹膜透析治療。

8月13日的清晨,何一航來到腎內科腹透門診複查,來醫院之前,他已經出現頭暈,血壓高,言語不清。

當日,鄒琴接診聽聞老人訴說病情後,出於敏銳的職業直覺,她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我懷疑老人顱內出血,於是,即刻放下手中工作,撥打電話預約醫生,開啓綠色檢查通道。”

鄒琴回憶說。當家屬趕到醫院時,老人已完成CT檢查返回透析室,她又趕去叮囑家屬,取到檢查結果到神經內科確診。

“跑前跑後1個多小時,絲毫沒感覺衣服已被汗水浸溼,直到得知老人得到成功救治,懸着的一顆心才徹底放下。 ”

在鄒琴看來,對於罹患腎臟病的患者而言,一張診斷證明,猶如命運的“判決書”,令其迷茫恐懼又無助。

“我們醫護團隊堅持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就是希望能延續患者的生命時長,讓他們獲得心理安慰和溫馨服務。 ”鄒琴說。

(編輯zebra。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劉振 鄒琴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