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初,为配合徐州会战,华北日军对山西再次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这一次,日军出动了四个师团,其作战部署是:土肥原贤二指挥的第14师团及下元熊弥指挥的第108师团分别攻占河南新乡、山西长治两地;然后第108师团由北而南指向临汾,第14师团由东而西指向曲沃,从侧后配合第108师团。另外,川岸文三郎指挥的第20师团沿同蒲铁路正面推进,其侧翼则是由清徐地区向离石开进的第109师团。与之对抗的,是阎锡山和卫立煌指挥的30多个师。

第14师团和第20师团是日本17个常设师团中的两个,第108师团和第109师团是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从常设师团之第8师团和第9师团的复员军人的基础上组建的,其战斗步兵均有12个大队。按照日军对战华军的用兵方程:在攻势作战时,一个大队的日军去打国军的一个正规师是绰绰有余的。因此,日军并没有将这些中国师放在眼里。实际上,山西的中国军队自忻口会战及太原会战后,也一直未得到充分的休整。加上阎锡山指挥的第二战区对敌策略消极,未充分利用这四部日军包裹的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太岳山以及汾河、沁河、漳河等用兵要地。结果,到了3月8日,日军便突入了运城盆地,占领了风陵渡至温县之间的黄河渡口。

明眼人都清楚,日军下一步的作战目标便是渡过黄河,突进中原地区的洛阳、、郑州、开封等地,呼应徐州方面的日军,彻底控制陇海路,以奠定下一步西进潼关、南下武汉的战略基础。那么,为何后来仅有土肥原贤二所部的第14师团渡过黄河并与华军展开了兰封战役呢?一是因为当时日本举国拥有的27个师团全部使用,一时无力组建新部队;二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袭扰战斗牵制了日军南下。其中,一次性歼敌人数最多、给华北日军极大震撼的则首推3月16日爆发且被载入军事教科书的神头岭伏击战。

八路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战利品

神头岭,位于潞城东北12公里,是邯长大道(邯郸至长治)的必经之地。按照日华北方面军于3月10日下达的命令,这段区域的负责部队是日军第108师团。其中,涉县、黎城、潞城,是日军在邯长公路驻防的三个主要中继站。涉县有敌400多人,黎城有敌200多人,潞城人数最多,有日军步骑兵2000多人。令八路军战士切齿不已的是,驻守潞城的还有刚从南京战场上下来的第16师团之一部。战史记载,这一战我军采取的战术是“围点打援”,即打黎城之敌,吸引潞城日军增援,并于途中伏击。搂草打兔子,涉县之地来援也同样狠揍之。坐镇总部指挥的是129师师长刘伯承,负责前线具体作战的则是129师386旅旅长陈赓。

陈赓手持缴获的日军军刀

这位睿智将军胆大心细,在敲定将神头岭作为伏击地点后,并未完全相信地图,而是直接跑到前线实地勘察。这一看,惊出了陈赓等人一身大汗。原来,地图上标注通过神头岭的邯长公路是伏在一条深沟里蜿蜒西行的。现实中呢?公路并不在山沟里,而是在宽度不到一二百米的山梁上。路两边虽然比公路略高,但没有什么遮蔽物,仅有几十米处国军之前修筑的几座简陋工事。

打这场伏击战,陈赓本是要调动3个主力团的。但这样的地形,根本无法展开并隐蔽如此多的部队。不过,从这些不利情况中,陈赓还是看到了几分胜算。一是日军屡胜而骄;二是日军也清楚此地不易打伏击,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心理。因此,他认为若是做好隐蔽、调配好兵力,是可以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的。于是,陈赓遂下达了作战命令:第771团、第772团埋伏邯长公路之北,补充团埋伏邯长公路之南。其中,第771团之特务连负责炸断浊漳河大桥并负责围歼日军的先头部队。第772团第3营的两个连负责拉下“门闸”,彻底封死日军逃亡之路;剩下的1个连在伏击战打响后,负责袭扰潞城日军,使其不敢全力增援被困日军。为了防止不可预料的敌情发生,大军侧后的余庄还要派出一个排的警戒部队。

神头岭伏击战

16日凌晨,负责“钓鱼”任务的385旅之第769团已经开始了对黎城的攻击。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因奔袭阳明堡机场而一举成名的战将陈锡连,素来以擅攻坚著称。他带兵猛冲猛打,一度攻入了黎城城区。但出乎意料的是,由于昨晚有1200余日军开进黎城,使黎城之敌猛增到了1500余人,769团在兵力上处在了下风。

不过,由于黑夜状况不明,日军也不敢放开手作战。这时,涉县和潞城的日军都收到了黎城告急的电报。涉县的日军指挥官比较狡猾,他们发现769团的伏兵后就缩了回去。潞城的日军显然没有这份警惕。战史记载,这部来援日军由第16师团战斗部队及第108师团的辎重部队组成,约1500余人,均是清一色的日军精锐。如陈赓所料,首先开入伏击圈的是日军搜索部队,他们就沿着小道向道路两旁搜索前进,有的马匹就从旧工事旁经过。看四周没动静,这部日军旋即通知了后面的日军大部队。不久,日军主力便开进了伏击圈。先是步兵、后是骑兵、再是大车队,待到日军后卫开进伏击圈,八路军遂对其展开了攻击。刹那间,神头岭的山梁便成了一片火海,瞬间淹没了日军的队伍。硝烟还未散尽,八路军战士便端着刺刀和红缨枪冲向了敌军。

向日军展开冲锋的八路军战士

日军的一字长蛇阵被拦腰截断后,中段的日军首先遭到灭顶之灾,东段的日军由于浊漳河大桥被炸断早已无路可逃。唯一令陈赓瞩目的是西段的战斗。这边日军有300余人跑进了神头村,看样子是想依靠村中房屋负隅顽抗。好在772团的7连1排离村很近且反应很及时,他们趁敌不备,一阵猛冲猛打便将日军逐出了村子。但日军很狡猾,他们听枪声判断这股八路军人数很少,便又返回了神头村。就在1排快要顶不住时,八路军援兵开到。一阵子弹、手榴弹、炮弹过后,这股日军全部就歼。可惜的是,由于作战间隙太大,还是让100多个日军逃出了包围圈。但即使如此,此战毙伤并俘虏的日军也超过了1500人,而八路军才伤亡了240余人。

战后不久,侥幸逃生的日本随军记者本多酒沼曾专门写了一篇通讯来报道神头岭战斗,称此战是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术。日军汽车部队的一名伍长也在日记里称神头岭伏击战是日军第108师团从来没有过的损失。神头岭,真成了日军丧魂落魄的“伤心岭”。

参考资料:《王新亭回忆录》、《吴富善回忆录》、《八路军回忆史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