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由汉高祖刘邦奠基、光武帝刘秀中兴的大汉王朝在传承422年之后,终于寿终正寝了。代之而起的,是曹操之子曹丕开创的曹魏政权。要说曹丕能建功立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开国皇帝的名声,实在应该感谢他父亲给他攒下的家业。虽然这么说,曹丕也不是平庸无能之人。就文采而言,曹丕“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和他的父亲曹操、兄弟曹植都因才华横溢而被誉为“三曹”,并与建安七子齐名。就武功而言,曹丕自幼长于曹操军中,八岁便可骑在飞奔的马上左右开弓且能准确地射中箭靶。197年张绣降曹复叛,年仅10岁的曹丕就是凭借这身骑射本领闯出了重围。在他的作品《典论·自叙》中,他更是自豪地说起了自己和族兄曹真在邺城时,用一天的时间猎取了九头獐鹿以及30只野兔的战绩。此外,曹丕还习练过刀、枪、剑、戟等多种兵器,并延请了诸如剑术大家王越、用戟名师袁敏这样的名师悉心指导过。他的武艺有多高强?史料记载,曹丕曾在宴会时,和既精通戈、殳、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又能徒手搏击白刃的奋威将军邓展有过三次武术对抗,结果曹丕每次均能将其轻松击败。

当然,普通人能记住曹丕,主要还是因为他和其弟曹植的储位之争以及那首名闻天下的七步诗。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这种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让曹丕对这些血亲产生了警惕。于是,继位后的曹丕遂对他们进行了极其严厉的监管。王国大小事务由特派的监国使者打理,诸王无诏不许进京,狩猎范围不得超过三十里,护卫部队只给二百且尽是老弱病残,在一处待够三年就要迁往新封地。老实说,这些举措对新建国的曹魏确有稳定政局的成效,但就是矫枉过正了。虽然保证了曹丕一脉的权力传承,却削弱了诸王屏蔽中央的能力,以致皇室孤立无援,最终被他人钻了空子。实际上,仅控制宗室也是不够的,曹丕缺乏父亲的赫赫武功,想要继承父业乃至篡汉称帝,还要取得世家大族的由衷支持。于是乎,“九品中正制”就此面世。也就是这种制度,造就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政治生态,并一直持续了400余年,直到王牌寒门武则天崛起才将其彻底埋葬。总而言之,曹丕用尽了一切手腕,终于站稳了脚跟。下一步,效仿其父临江观兵旋即提上日程。

史料记载,曹丕称帝后的第三年,就发动了南征孙权的军事行动。但这次选的时间点不太好,因为此时东吴已经击败了刘备,彻底控制了白帝城以东的荆州江防。摆脱了可能存在的两线作战,孙权拿出了更多的兵力对付曹丕。结果,曹军再次大败北还。但曹丕不死心,又连续发动了两次南征。

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两次南征中,他一改曹操时代沿淮南而下的进兵路线,反而将主力用于广陵方面。要知道,三国时的长江出海口还未东移,由这里渡江到对岸的今镇江,足足需要行船四十里。风大浪急,远不如从芜湖、当涂渡江安全便利。还有,孙权时代的东吴水军冠绝天下,也不是曹军水师所能对抗的。另外,曹丕行军经过的中渎水也常常干涸不通。因此,许多大臣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曹丕究竟是怎么打算的?以今观之,此时曹丕想对付的敌人并非孙权,而是以臧霸为首的青徐豪强。因为曹丕不能忘记一件事,那就是220年曹操刚去世、曹丕还未继位时,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即将大乱,竟不经请示擅自还乡。在封建时代,权力交接总是最微妙的时刻。这种类似叛乱的行径,极有可能引起不满曹氏专权之汉臣的呼应,激起中枢系统的剧变。刚继位时,曹丕根基不稳,他忍了。但现在不用了!国内军政大权均握手中,蜀汉有南中叛乱牵扯、东吴有山越需要平定。时不我与,此时处置正当其时。

曹丕三征东吴

刚继位不久,曹丕曾将自己的绝对心腹曹休派到了广陵坐镇,说是为了防备东吴,但震慑臧霸、截断其与东吴联系的意图却超过了前者。后来,曹丕又给曹休连升四级,使他的权位总是高过臧霸。两年后,即是前文所说的曹丕第一次伐吴,曹休即是东路军的总指挥。而臧霸,则是曹休帐下的一员将军。接收了青徐一带的最高指挥权,曹丕觉得可以收网了。于是在223年8月的一天,曹丕在荥阳举行了一场狩猎活动。然后,他又带着大队人马进入了徐州地界。刺史臧霸闻讯,赶紧带着手下文武赶去迎接。结果,曹丕顺势将其带回了洛阳。从此以后,这位青徐豪强的魁首再未回到军营。朝廷给臧霸的待遇还不错,仅就受封的3500户食邑而言,就远高于除张郃之外的“五子良将”。

史料记载,就在曹丕搞定臧霸的次年,曹丕再次挥军南下。这一次,曹丕撤换了许多青徐一带地位仅次于臧霸的豪强将领。不过,当曹丕满意地返回洛阳后,不满大权被夺的青徐豪强还是发动了叛乱,如徐州利城的蔡方、唐咨。令曹丕欣慰的是,还没等曹丕出手,这场叛乱便被当地官吏平定。即使如此,曹丕觉得也需要过去巡视一下。于是在225年,曹丕再次率兵南下。这一次,曹丕在徐州停留了两个月。到了十月,曹丕亲率大军抵达长江北岸的广陵。雄兵十万、旌旗绵延不绝,对岸的吴军看得目瞪口呆。当然,蠢蠢欲动的青徐豪强更能体会曹丕的深意,只能乖乖地接受改编。至此,这股自东汉群雄混战时代便纵横青徐的武将集团终被曹丕连根拔起。但曹丕寿命不长,仅活了四十岁。也就是说,在处理完徐州兵变的次年,他就病逝了。

曹丕为何会英年早逝?在《世说新语》里,有这么一则故事暗示曹丕病重不治是因为女色过度。大意是曹丕之母卞太后过来看望生病的曹丕。在等候的时候,却发现服侍曹丕的宫女们都是过去曹操宠幸的美妃。身为帝王,却如此不顾伦理,卞太后气得当场便将曹丕大骂了一顿。其实,酒色过度这种原因虽不排除,但主要还是这几年繁重的国事和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耗干了曹丕的精力,尤其是青徐豪强的割据问题。史料记载,曹丕临终前精心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在他看来,这四个人都是久经考验的肱股之臣,足可保证大魏江山永固。可惜的是,曹丕托付的前三位由于去世太早,未能起到辅政大臣的责任。后一位则辜负了曹丕的托付,最终篡夺了曹魏皇朝。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