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報道,我國有3000多萬哮喘患兒,其中兒童及青少年患者約1000萬。但由於很多家長對兒童哮喘認知不夠,目前兒童哮喘的控制水平並不理想。豹耳健康邀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學軍,給大家揭開兒童哮喘防治的三大常見誤區。

在不少人心中,溼疹是皮膚疾病,哮喘是呼吸系統疾病,二者不可能有什麼關聯。但臨牀研究的數據表明,嬰兒期的溼疹跟兒童哮喘不僅相關,而且溼疹還是哮喘的最危因素之一。

李學軍介紹,溼疹是一個內外因素引起的遲發性過敏反應,它是一個過敏性的疾病。過敏的發生也是一個進程,它跟食物是有相關性的,比如有的孩子經常是牛奶蛋白過敏,當他逐漸發展到學齡前期或學齡期,就會發生哮喘。

如果孩子是易過敏體質,看似普通的溼疹會變爲特應性皮炎(AD),不但易反覆發作,還有可能出現“級聯反應”:即特應性皮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哮喘,疾病一級級地升級,病程可能將伴隨孩子整個兒童期、青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

她提醒,如果寶寶是嚴重溼疹,那就要不斷監測病情變化,監測呼吸道是否有特殊變化,會不會逐漸發展成哮喘,有沒有喘息等症狀。 ”如果嬰兒期有溼疹未加以控制,後續發展成爲哮喘的這種風險性,相比沒有溼疹孩子,風險性會增加3~4倍。“

對於哮喘孩子的家長,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並不陌生。但對於激素類藥物的態度,往往都是敬而遠之,能少用就少用。這在李學軍看來,其實也是個誤解。

她介紹,其實國內外醫學家已經歷經數十年研究,包括對糖皮質激素的結構進行改良,及對吸入技術進行改革,已經大大降低了我們吸入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

這些哮喘藥一般是吸入型的,它的全身的副作用其實非常小,偶爾可能會有一些局部副作用,如口腔黏膜有真菌感染、聲音嘶啞等,但如果我們掌握了正確的吸入法,包括吸入後做好口腔護理,其實可以有效避免副作用。

另外,國內外多項研究都明確表示長期適量得吸入糖皮質激素,對寶寶是比較安全的,對身高、骨骼生長發育等也沒有明顯影響。

不少家長認爲,咳嗽就是咳嗽,咳嗽久了會傷肺,但和哮喘沒什麼關係。李學軍告訴豹耳健康,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李學軍介紹,哮喘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哮喘,表現爲氣短、呼吸困難,還有一類是變異性哮喘,如單純出現了胸悶、運動後呼吸困難,或單純的咳嗽,都可能是變異性的哮喘。

回到兒童咳嗽這個話題,李學軍告訴豹耳健康,如果咳嗽超過一個月,在臨牀上診斷就是慢性咳嗽。引發慢性咳嗽的原因非常多,比如上氣道綜合症、消化道反流,包括鼻炎都有可能引發慢性咳嗽。

但如果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且通過抗生素、止咳藥物等來治療沒有明顯緩解,那麼就要高度警惕一種特殊的哮喘,臨牀上也叫“咳嗽變異性哮喘”。

她提醒家長朋友,如果孩子經常在清晨或夜間出現咳嗽,或在突然變冷時,喫過冷飲後就咳嗽不止,家長就要提高警惕;如果寶寶長期咳嗽不好,家長要及時帶去就醫,通過檢查來明確是否發展爲咳嗽變形型哮喘,一旦確診就需要長期規範治療,從而控制咳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