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捷發佈公告稱,2020年11月4日下午,收到來自廣州農商行的函件,這封函件信息量很大。大概是說了這麼一回事:2017年,廣州農商行以國通信託爲通道,先後向華翔(北京)投資公司發放了兩筆貸款,金額合計25億元。借款人逾期了,廣州農商行現在要向ST中捷等11位擔保人追償。不過,ST中捷表示自己是“被擔保”。

一、上市公司“被擔保”?

根據ST中捷的公告,廣州農商行稱,ST中捷與其簽訂了擔保合同(原文是《差額補足協議》,本質上就是擔保合同),規定一旦借款人違約,ST中捷作爲擔保人,就必須幫忙幫忙還錢。

但是,ST中捷表示:“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未曾審議過涉及爲函件提及的信託貸款提供差額補足的相關議案。”另外,ST中捷向廣州農商行索取相關文件,但截至公告披露時,廣州農商行仍未提供。並且,ST中捷向深交所報告,“與廣州農商行所留聯繫人多次聯繫,但是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廣州農商行和ST中捷,雙方各執一詞,你選擇相信誰?我傾向於認爲,雙方說的都是實話。廣州農商行手上,的確有一份ST中捷蓋了公章的擔保合同(不排除蘿蔔章的可能),但是出於某種原因目前未提供給擔保人;ST中捷的董事會或股東大會的確“未曾審議”這個擔保合同,因爲ST中捷是上市公司,歷次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內容都是要公告的,這個不太可能撒謊。二、25億貸款給投資公司

根據監管要求,銀行發放貸款對資金用途是有要求的,通常要求資金要用於實體運營,而不能用於股權、證券、期貨等投資。所以,通常投資公司是不能從銀行申請貸款的,更別提獲得25億這樣的鉅額資金。

出於某種你懂得的原因,廣州農商行非要給“華翔(北京)投資”貸款,於是它借道國通信託,以投資信託的形式,向“華翔(北京)投資”輸送資金。這筆資金到底去了哪, 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唯一能知道的是,但凡講究一點,都不會找個投資公司的來銀行弄錢。這是連表面上合規都懶得做了。

做出這麼不講究的事,如果我說廣州農商行的某些人和華翔投資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估計也沒人會相信吧。

三、25億一分不還

2020年5月6日,國通信託向廣州農商行出具《清算報告》顯示,從2017年6月28日貸款發放開始,將近3年的時間裏,華翔投資沒有還過一毛錢。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應該就是本金和利息,一毛錢都沒有收回。大家知道,貸款至少是要求按季付息的,可見華翔投資一開始就沒想過要還錢,不然25億能三個月都花掉,然後連還第一次利息的錢都沒有?

也是,憑本事借到的錢,爲什麼要還?這麼大的金額,明擺了耍賴,不僅坑了銀行,也把潛伏在銀行裏的合作伙伴也一起坑了。雖然金融行業的混混多如過江之鯽,但是這麼不講武德,也是蠻少見的。

不得不說,這位潛伏在銀行裏的合作伙伴,能量也是蠻大的,這事一直壓着國通信託,硬是蓋了三年才爆出來。四、25億還要的回嗎?

估計,全部要回來是不太可能了。

首先,借款人是不可能還錢了,華翔投資不過是一個皮包公司,幕後的實際控制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還錢,這錢從入賬的第一天,就不知道被轉了幾百手,洗白到國外哪個銀行的匿名賬戶裏了。

其次,逾期了三年還沒解決,估計是沒有像房產這種優質抵押品了。我看了下天眼查,發現華翔投資的股權,在2017年7月20日,被質押給了國通信託。這個註冊資本3000萬的皮包公司股權,估計就是25億貸款的唯一押品。空手套白狼,玩的出神入化啊。

最後,找ST中捷等擔保人追償,結果也存在不確定性。擔保合同的效力還需要法院來審判,ST中捷等擔保人不一定有錢還。五、總結

假如,沒有涉及到上市公司被擔保,廣州農商行這筆25億的貸款,估計也會跟很多的大窟窿一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外人根本無從得知。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廣州農商行的高層推動,這筆借款主體不合規、擔保合同未經董事會審議、沒有優質押品的鉅額貸款,能夠在銀行嚴密的內控體系下順利過關。從業以來所見,最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主席臺上強調風險管理重要性的人,往往可能是銀行最大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