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童心

隨着全球芯片行業整合趨勢正在加劇,通過收購美國芯片巨頭正在變得強者愈強,這引起了歐洲業界的擔憂。

週一,法國、德國以及其他11個歐洲國家宣佈簽署一項“歐洲電子芯片和半導體產業聯盟計劃”,以打破美國對芯片領域的主導。這些歐洲國家還計劃建立安全電子技術的通用標準,目標是“建立先進的歐洲芯片設計和生產能力”。

今年9月,英偉達宣佈將對英國芯片公司ARM進行收購,這也令歐洲諸如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這樣的企業感到岌岌可危。

根據2019年收入市場排名,美國和亞洲芯片公司佔據主導,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爲英特爾、三星、臺積電、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在歐洲排名最靠前的企業是意法半導體,但排名僅第12位,歐洲另外兩家芯片公司英飛凌和恩智浦排名更靠後。

13個簽署國強調:“歐洲需要加強開發下一代處理器和半導體的能力。”這些簽署國希望能夠歐洲能把“復甦計劃動員資金”中20%的預算用於數字技術,這意味着未來三年內,歐盟將在芯片領域投入1450億歐元。

歐洲芯片份額僅佔全球4400億歐元芯片市場的10%,而且主要依賴於從美國和亞洲國家進口。歐盟政府認爲,這將威脅到歐洲未來的“數字主權”。

歐盟內部市場和數字事務專員蒂埃裏·布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歐盟國家簽署芯片產業聯盟倡議的簽署是“重要的飛躍”,這項倡議“將爲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布雷頓表示:“由於先進的芯片對歐洲的數字主權及其工業戰略越來越重要,歐盟各成員國聯合採取行動,能幫助我們鞏固自身優勢並抓住新的發展機遇。”

Gartner芯片分析師盛凌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較於美國強大的資本而言,歐洲市場太分散,太相信市場化,缺少大型的歐洲電子企業,這是對歐洲半導體發展不利的地方,也是他們現在加強合作的原因。”

而相較於美國先進半導體公司而言,歐洲現在纔開始追趕是否爲時已晚?對此,意法半導體CEO讓馬克·切裏(Jean-Marc Chéry)表示:“如果我們今天不採取一致行動,那麼等國家資金爲整體經濟提供支持後,芯片行業將會成爲下一個因飽受打擊而需要國家救助的脆弱行業。”

切裏還表示,中國等亞洲國家也在芯片生產方面快速發展,這也會對包括歐洲企業在內的外國芯片供應商的發展造成限制。他認爲,歐洲僅僅靠芯片研發資金的投入是不夠的,還需要進入全球市場,對全球的發展趨勢有所預知,並建立可靠的合作伙伴關係,選擇正確的發展策略,招募優秀的人才。

歐洲打破美國芯片主導的舉措緊隨中國。在華爲受到美國芯片供應限制後,近半年來,華爲正在通過其投資基金哈勃加大對芯片全產業鏈初創企業的收購,並且收購步伐明顯加速。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相關融資記錄發現,今年7月迄今,哈勃投資已經進行了9筆芯片領域初創公司的投資,今年上半年收購數量還僅爲3筆。11月以來的三起投資項目分別爲對全芯微電子、中藍電子以及瀚天天成三家公司的投資。公開信息披露,華爲哈勃對瀚天天成認繳出資近1000萬元,對中藍電子持股7.83%。

去年4月,華爲投資27億元人民幣成立技術投資基金哈勃。與此前主要投資可以直接成爲華爲供應商的企業的投資戰略不同,最近幾筆投資涉及碳化硅外延晶片供應商、用於蝕刻晶圓和去除光刻膠層機器設備生產的芯片領域設備商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