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回報是創業活動的主要目的,不求回報是做人的美德,但對於開展創業活動的創業者來說,這樣的美德是不值得提倡的。對回報的追求有助於強化創業者對事業的執著。對創業者來說,創業是獲取回報的手段和途徑,是一種載體,而不是目的本身。回報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對回報的滿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業者的創業動機。調查發現,多數創業者的創業動機首先是自己當老闆,然後纔是追求利潤和財富,對這些人來說,當老闆的感受就是回報。對於以追求財富爲主要動機的創業者來說,把自己創建的企業在短期內培養成爲一家快速成長的企業,併成功上市,可能是理想的獲取回報的途徑。

在現實中,隨着創業活動的持續,創業者會對自己創建的企業甚至經營的產品融入越來越多的情感,甚至將其視爲生命的一部分,淡化甚至忘卻了對回報的追求,結果可能是不僅沒有收穫回報反而約束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在調查中發現,有的企業初期發展得很好,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需要更多的資金髮展,也有不少投資者表示願意投資,但創業者卻因爲擔心自己創辦的企業被別人控制而失去了不少發展的機會。這樣的例子很普遍。

創業活動因其機會導向、不拘泥於資源約束條件下的快速行動、富於創新並積極承擔風險等本質特點而不同於常規的企業經營活動,創業活動的獨特性引起了現代管理理論特別是戰略管理學者的興趣和關注。複雜性和獨特性給人們科學認識創業活動帶來了困難,以至於在很長的時間裏,人們一直把創業的成敗歸因於創業者的個人稟賦,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創業者能否成功主要是由天生的因素決定的。如果大家承認這樣的觀點,就沒有必要研究和學習創業管理了。

實際上,管理和領導理論的發展都被類似的問題所困擾。管理是科學更是藝術,藝術是很難學習的。後來,人們找到了剖析和認識管理實踐的途徑,即從管理職能的角度觀察和研究管理工作本身,極大地提升了管理的科學成分。如果管理是藝術,那麼領導的藝術成分就更加突出了,對領導的研究,開始也是關注領導者的特質,即剖析和總結成功領導者所具有的品質,後來從領導方式着手研究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目前,人們擺脫創業者特質論的觀點,開始研究創業過程中的活動和行爲,同樣有助於揭示創業活動的規律。研究創業者的創業過程,從中可以識別到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和技能,將這些精神和技能運用到成熟的企業中,有助於激發企業的活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這是公司創業研究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將這些精神和技能運用到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助於個人的職業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