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娶妻自擬上聯:太極兩儀生四象,紀曉嵐下聯色香俱佳美人含羞!朝臣出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紀曉嵐的下聯太謔!

紀曉嵐本名紀昀,清朝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30歲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一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爲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號“文達”,所以,後人又稱其文達公,或紀文達。

在清代文人中,紀曉嵐不僅會寫故事(比如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就是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記敘的就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的故事),他本人也是個有故事的人,所以,他纔會在現代影視劇中大放光彩。紀曉嵐的故事,多以機智爲主題,比如大家熟悉的紀曉嵐“智解老頭子”:

真實的紀曉嵐並不如影視中的帥氣,而是個大胖子,夏天特別怕熱。所以,夏天值守南書房時,每次出來到值廬(古代侍臣的休息住宿處),總要脫光衣服,赤膊納涼,過了很長時間纔出來。乾隆帝(清高宗)知曉紀曉嵐這一陋習,所以想出出他的洋相。某天乾隆不打招呼就直奔南書房,碰巧,紀昀與幾位同僚,都在書房裏赤膊談笑。忽然間,高宗皇帝(乾隆)走出內宮,同僚們看見,慌忙披上衣衫,唯獨紀昀因爲近視,直到高宗皇帝走到他面前時,才發覺,此時已經不及穿衣,急忙躲在皇帝的座位下,喘着氣,動也不敢動。

“高宗坐二小時不去,亦不言。紀以酷熱不能耐,伸首外窺,問曰:‘老頭子去耶?’”在座位底下憋急了的紀曉嵐問同僚:“老頭子走了嗎?”一句“老頭子”讓乾隆抓住了把柄,說這是輕言謾君,要治他的罪,除非紀曉嵐能給出個合理的解釋。

紀曉嵐不愧爲敏捷才子,略一思索,當即就給出了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萬壽無疆,這就叫做‘老’,頂天立地,至高無上,這就叫做‘頭’;天父與地母是皇上的父母,故而叫‘子’。”這趟馬屁拍下來,乾隆不僅沒罰紀曉嵐,還重重有賞。

紀曉嵐的機智,還表現在他的諧謔巧對上。就是說,紀曉嵐善於以對損人,但是,尺度把握得較到,能做到謔而不虐。乾隆年間,工部(當時也稱水部)署遭遇火災。乾隆特別詔令工部尚書金簡負責修復。金簡系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其妹爲乾隆帝的淑嘉皇貴妃,是皇親國戚,所以,在皇帝手上攬個工程,那是小菜一碟。

一日早朝前,羣臣在朝房待詔,有人借工部之事擬出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司空是中國古代官名,甲骨文作“司工”、“嗣工”,其主要工作是土木建築工程。西周時,司空,位列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到了明清時期,司空是工部尚書的別稱,所以,聯中才稱工尚書金簡爲金司空。

此聯敘事明瞭,但是,聯中嵌入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元素,所以一時無人能對。後來,紀曉嵐入朝,衆官將無人能對的五行聯告知紀先生,並要他作對。當時正好有一新選中書,雖爲南方人,但體魄魁偉,所以其爲人非常自負,老說自己是“南人北相”。紀曉嵐略一思索,便道:“要對上亦不難,不過於新中書有所不便。”衆官說此事無妨,紀曉嵐於是對出下聯:“北人南相,中書君什麼東西。”聯中嵌入的“東南西北中”爲五方,與上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形成工對,另外,還捎帶着將新中書損了一把,衆人無不拍手叫絕。

紀曉嵐不僅損同僚,有時也會謔朋友。紀公學識博,交流廣,因而朋友也雜,三教九流,無所不包。紀曉嵐的朋友中,有個道士,也粗通文墨,平時也好吟首、作個對啥的。是年,道士納妾,大宴賓朋,酒酣耳熱之時,道士想顯擺一下自己的文才,就以自身職業爲題,擬了個上聯:“太極兩儀生四象。”聯中的太極、兩儀及四象,都是道家語:《易經》有云:“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太極”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兩儀”指“陰陽”。“四象”則指老陰、少陰、老陽、少陽。

如此深奧變化,令在座賓朋一時難工其對。滿座正各凝思時,忽報紀曉嵐來了。紀曉嵐是出名的喫貨,無肉不歡,所以,還沒進門就大聲“狂索飲饌”。這時,同室賓客即以前句示之,主事人還說:“對就始許入座,否則將下逐客之令矣。”對出下聯纔可入席,否則靠邊稍息。紀曉嵐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道:“‘春宵一刻值千金。’我快餓暈了,哪有時間與大家吟對爭鋒啊?”說罷,便強行入席,山喫海喝起來。

這看似隨口而出的一句熟語,卻是一個巧妙的下聯,它不僅表達了紀曉嵐的急不可耐之情,也暗喻一對新人也要珍惜眼前時光。形式上,是一俗一雅,以諧克莊,可謂是不拘一格,相映成趣,坐客聞之,無不絕倒。新娘子聽聞,也羞得滿面通紅。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