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自己的武侠故事添加了时代背景的设定,所以他笔下的故事都处于同一个武侠体系之中,读者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一些门派的武功传承,比如少林派就算得上是金庸武侠体系中的常青树,除了在双雕时期由于“火工头陀事件”的影响而短暂沉寂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武林中的最强门派。

(虚竹剧照)

但金庸的故事却并没有覆盖每一个时代,其间存在一些没有被写出来的空白时期,比如《天龙八部》到《射雕英雄传》之间的故事就没有写,而虚竹以及他掌管的灵鹫宫势力就不知所踪了,他们到底去了哪里?真的退隐江湖了吗?可能未必如此。

一、

虚竹退隐的理由

《天龙八部》中三位主角的性格特点都是十分鲜明的,萧峰自带一种霸气,仿佛武林中的大事就要由他来主持公道,所以书中几次大事件都是围绕他展开,而他最终的结局是在宋辽两军之间自戕而死。

而段誉则是不爱习武的性格,一心只有他的那些个好妹妹,所以金庸在书末写到段誉之后是当了大理国的皇帝,并且娶了木婉清、钟灵以及晓蕾三位妃子。

至于虚竹,相对于花心的段誉而言,他心中只有梦姑李清露一人,在西夏驸马选举事件后两人就寸步不离,而到了书末,两人的剧情到与段誉道别就戛然而止,到了剧情承接《天龙八部》的《射雕英雄传》中再也没提到过灵鹫宫这一势力,这是为何?

难不成灵鹫宫被人灭了?似乎凭虚竹的本领和灵鹫宫其他人的武功来说,有人想要灭了他们也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从《天龙八部》中呈现的武林格局来看,后期的灵鹫宫反倒是武林中的最强门派了,只怕是少林群僧一起上要灭了他们也不容易,更何况在虚竹的统领下,灵鹫宫已走上正道,哪里会被少林排挤?显然灵鹫宫的消亡缺乏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一帮乞丐给出暗示

金庸笔下源远流长的门派不只有少林派,那丐帮也同样堪称打不死的小强,很难想象一帮食不果腹的乞丐如何有闲工夫习武,还能够成为武林正道,但金庸就是这样设定的,历代丐帮还出现过不少高手。

(洪七公剧照)

到了《射雕英雄传》时期,丐帮出现了内乱,分为了净衣派和污衣派两个派系,双方还有过不小的摩擦,而当时的掌门洪七公又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所以丐帮内部的矛盾一直都存在。

而根据那帮乞丐的说法,这净衣派和污衣派之争背后还有些玄机。

(丐帮剧照)

原著道:“丐帮向分净衣、污衣两派。净衣派除身穿打满补钉的丐服之外,平时起居与常人无异,尽可大鱼大肉、娶妻纳妾。这些人本来原是江湖上豪杰,或佩服丐帮的侠义行径,或想恃丐帮为靠山,或与帮中弟子交好而入帮,其实并非真是乞丐。污衣派却是真正以行乞为生,严守戒律:不得行使银钱购物,不得与外人共桌而食,不得与不会武功之人动手。”

由此可见净衣派和污衣派还不仅仅只是高举的旗帜不同而已,他们有本质区别,净衣派中有的人压根就不是乞丐,而污衣派则是实实在在的乞丐。

但这与虚竹以及他的灵鹫宫有什么关系?你品,你细品,还真有关系。

三、丐帮的恩人

在新修版的《天龙八部》中萧峰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决定将自己身上丐帮的武功传给自己的义弟,在段誉和虚竹之间他最终选择了虚竹,毕竟段誉也是个大理人士,不适合传承中原武功,所以此举由虚竹代劳完成。

而书中提到:“各人尊重萧峰原意,送此人去灵鹫宫,先由虚竹考核认可,再传他‘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丐帮自此便视灵鹫宫为恩人。”

(天山童姥剧照)

是的,丐帮是将灵鹫宫视为恩人的,灵鹫宫有难,丐帮不可能不管,所以灵鹫宫绝无理由被他人所灭,只可能是由虚竹自己遣散的,那么遣散的人去哪了?前文提到的净衣派不就可能是吗?或许虚竹铁了心想退隐,又怕灵鹫宫中那些以前在童姥手下做过恶的人重操旧业,于是将他们交给了丐帮,成了所谓的“净衣派”,他自己便从武林脱身,与梦姑过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去了。

若故事是如笔者猜测这般的发展,似乎书中那些原本说不通的地方就能够自圆其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