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

現如今,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高,但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普遍偏低。據統計,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2.45億,但是高血壓知曉率不足50%,治療率爲40.7%,控制率僅爲15.3%。也就是說,高血壓“不自知”和“不自控”現象普遍存在。

高血壓帶來的危害是什麼?那就是併發症!高血壓會對心臟、腎臟、大腦、血管等組織器官造成持續性傷害,誘發腦出血、腦梗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腎功能不全等併發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壽命。

有研究表明,如果不及時治療高血壓或者高血壓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會使高血壓患者的平均壽命縮短20年。

3個高血壓死亡病例,有一個共同點。

病例一:患者王某,男性,61歲,有10年高血壓病史,長期進行不規律自服降壓藥治療,因突發頭痛、噁心、言語不清伴左側肢體不靈活入院。經檢查,頭顱CT顯示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出血量約爲56毫升,呼吸頻率80次/分鐘,血壓178/111mmHg,昏迷,呼之不應,診斷爲高血壓腦出血、高血壓3級。經治療,患者於3天后不幸去世,死亡原因是腦疝形成, 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

病例二:患者張某,男性,60歲,有13年高血壓病史,未接受藥物治療。因胸部壓榨性疼痛、心悸伴全身大汗入院就診。門診行心電圖檢查顯示“急性下後壁心肌梗死”,呼吸20次/分鐘,心率104次/分鐘,血壓180/109mmHg。搶救30分鐘後,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臟驟停。

病例三:患者錢某,女性,65歲,患高血壓已有19年的時間,期間斷斷續續的服用着降壓藥,血壓控制不佳,因噁心嘔吐、下肢浮腫、小便減少、經常頭暈乏力等症狀就醫檢查。結果顯示,錢某患的是慢性腎臟病,已經到了第4期,且合併有泌尿系統感染。一週後,錢某的病情發展到尿毒症期,接受透析治療。三週後,錢某因心血管系統衰竭死亡。

上述這三個死亡病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起因相同,都是高血壓,由於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引起了腦出血、急性心梗、高血壓腎病等併發症,最終奪去了患者的生命。

啓示

高血壓對人體的傷害,猶如“溫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着重的要組織器官,等到患者覺察到異常時,身體往往已經是傷痕累累。但是,大家也不必過於畏懼高血壓,因爲只要積極治療,把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之內,就能大大降低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如何控制血壓?主要措施有兩個: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

藥物治療

對於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而言,都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而且要科學用藥、規律用藥。首先,科學用藥指的是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方拿藥,不可擅自選擇藥物,目前降壓藥種類繁多,患者需要與醫生溝通,調好用藥方案;其次,規律用藥指的是按時服藥,不少服,不多服,不漏服,不停服。合理的藥物治療,是保證血壓平穩的前提條件。

生活方式干預

治療高血壓,不能僅僅依賴於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也要到位。合理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多喫果蔬,忌菸酒;適量運動,以有氧運動爲主,每週運動3~5次,每次運動30~60分鐘;規律作息,不熬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可適當午休,30~60分鐘爲宜;心態平和,放鬆心情,戒驕戒躁,保持情緒穩定。

建議大家在家中自備一個血壓計,便於監測血壓,瞭解血壓波動情況,如果血壓持續異常,應及時就醫。

王藥師溫馨提示:希望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們,都能有所啓示,重視高血壓的治療,控制血壓達標。如果您有高血壓相關的問題,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