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民國的那些軍閥,大家比較熟悉的基本都是那些大軍閥,例如,袁大頭,張作霖,段祺瑞等人。

這些軍閥手握兵權雄霸數省,即便是當局下令,他們也敢不當回事,而袁世凱更是通過自己的手段直接成爲了民國的第一任大總統,同時,他又兵不血刃地終結了腐朽的滿清。

不過,要說當時哪裏的軍閥最多,那四川當屬第一,自古以來川蜀就是一個奇特的省份,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而川蜀未定。意思就是四川地理位置特殊,戰亂是很容易發生的。

形象

民國時期,四川湧現大小軍閥超過百個,羣龍無首更是誰也不服誰,但在小日本侵略打進中國後,這百多個軍閥竟然都摒棄前嫌,擰成一股繩率領川軍出川抗日。說到這裏,有一個軍閥不得不提及。

他就是劉湘將軍,劉湘生於1888年,成都大邑人氏,因作戰勇猛,遂有“巴壁虎”的綽號,軍閥混戰時期,即使衆軍閥在明面上都效忠於當局,但劉湘依然我行我送,經常不將老蔣的話當回事兒。

劉湘將軍是從一個小兵一刀一槍成長爲一個將軍的,在討袁戰爭時期,劉湘更是屢立戰功,後來,又在與蔡鍔交戰時期獲得嘉獎。

劉湘將軍

劉湘在成爲一方霸主後,雖有自己的地盤,但身在四川這樣不安定的省份,他想要統一川蜀但卻異常困難,因爲在四川其他軍閥也一直對他虎視眈眈。

1923年,曾被劉湘打敗的軍閥楊森再次捲土重來,在2月初就與劉湘開戰,在同期,還有田頌堯,鄧錫侯等實力不弱的軍閥在旁窺視。

四川大小的戰鬥連年不斷,對於這些軍閥來說,地盤就是利益,但對百姓來說,戰爭就是與他們性命有關的大事,連年的戰亂讓百姓們苦不堪言致使對這些軍閥敢怒不敢言,而四川也在不斷地戰火侵蝕中變得愈發貧窮。

形象

就在這些軍閥各種內鬥爭權奪利的時候,全民族的災難正從東北三省蔓延到中華腹地,這場戰爭史稱抗日戰爭。

在這樣的環境下,時任四川主席的劉湘爲了民族大義宣佈不要再計較各軍閥之間的恩恩怨怨,在大義面前得到了一呼百應,川內衆軍閥均願意聽他指令,共同出川抗日。

在川軍剛出川的時候,僅有30多萬人,並且當時的川軍所裝備的可以說是中國正規軍中最差的部隊。

“死字旗”

這樣說的理由很簡單,有些部隊雖有番號,但和乞丐並沒有什麼區別,士兵骨瘦如柴像猴子一樣,冬天走到山西依然依然穿着破草鞋。與比較正規的主力軍相比,就這樣的川軍是根本不能上戰場,上去就是白送。

但刻在川人骨子裏的就是不屈服,即便裝備很差,那也會拼盡全力殺敵,即使明知打不贏,也一定會啃掉敵人幾塊肉,因爲在出川的時候,他們打着一面“死字旗”。全面抗戰爆發的後8年,川軍相繼投入兵力350萬,死傷達到60多萬爲全國之最。

就是在這樣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川軍也未曾放棄過,古人常說的一句話,有什麼樣的將軍,就會有什麼樣的兵,這句話放在劉湘將軍的身上,可以充分地體現出。

川軍團團長形象

到了1938年,劉湘將軍積勞過度而去世,在其臨終前,依然不忘國難戰事,並留下一句遺言來激勵川軍將士,雖然簡短,但意義深刻:日寇不退,川軍不回!

而在劉湘將軍率軍出川之時,他就是抱着必死之心,在當時,他的身體已經不好,但他爲了民族生死存亡之大義,毅然決然地堅持親自來到前方。在劉湘將軍逝世後,川軍一直銘刻這個信條。

要說川軍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也許不是最能打的軍團,但他們一定是最不畏艱苦、最不怕死的部隊,而在抗戰中川軍也用350萬川人向全國同胞做了交代:川人從未負國!向他們致敬。

形象

本文參考資料:《川軍》,《抗戰老兵回憶錄》,《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1931-1945》,《百度百科相關詞條——抗日戰爭,川軍,劉湘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