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海關對某進口大豆企業開具了一張不常見的罰單。

據悉,安徽豐原國際在今年年初從俄羅斯進口了一批非轉基因大豆,在其大豆進口業務獲得的許可證編號爲PB0019006821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上,定點生產加工單位爲宜昌聖品油脂有限公司,但由於疫情期間宜昌聖品油脂無法復工,豐原國際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將這一批大豆違規銷售給泰州嘉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和青島泰豐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目前,該企業已經被安徽海關處以9600元的行政處罰。

實際上,大豆作爲我國開放最早的主糧品種,近年來在進出口業務方面已經做的十分成熟,但仍有企業對進口糧食的流程不太瞭解。

一般來講,我國糧食進口分關稅配額管理和自動許可證管理兩大類。

其中,進口關稅配額管理主要涉及小麥、玉米、稻穀、食糖和棉花等,進口單位需要事先取得進口關稅配額之後才能辦理進口業務,否則會徵收較高關稅;而自動許可管理則是爲了方便大豆進口業務,實施的“一批一證制”或者“非一批一證制”管理,即企業進口不需要取得關稅進口配額,只需向商務部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動進口許可證》(以下簡稱自動進口許可證),憑自動進口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以上是進口通關過程中的相關手續,而進口通關之後,也並不是隨意可以銷售加工這些糧食的。

其中,涉及轉基因的糧食必須在封閉的環境下,通過指定單位接收加工之後纔可進入銷售渠道,而非涉及轉基因的糧食,則需要依據我國進口糧食加工管理規定,由指定的具備加工進口糧食的單位加工之後才能進入銷售渠道。

目前,我國進口糧食加工企業名單可以在國家海關總署官方網站上獲得最新的發佈信息,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我國共有2000多家企業具備加工進口糧食的資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