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說起“千古詞帝”李煜,想必大家對他的印象都是:一個窩囊的皇帝,一個絕世的詞人!確實如此,李煜雖稱不上昏君暴君,但至少也是一庸君!而他所精擅的詩詞書畫,也成爲人們指責其昏庸亡國的口實。

實際上,李煜亡國並非因其愛好詩詞之道。早在中主時期,南唐就有國勢衰敗之象,李煜從登基爲帝開始,就一直生活在北方趙宋王權的威懾之下,隨時可能被滅國。據說當時南唐一位名徐鍇的大臣臨終時說“吾今乃免爲俘虜矣”,意思就是慶幸自己死得早,不用當亡國奴了!可見當時宋強唐弱,大勢已然,再加上李煜治國無能,南唐君臣也多奢靡享樂,亡國自然不可避免。

南唐滅亡後,李煜被俘北上並幽禁在汴京,三年後被宋太宗賜死。而這短短的三年時間卻是李煜得以名傳千古的三年!這期間,李煜寫下了很多思念故國,反映亡國之痛的詞作,風格幽怨哀婉,意境優美深遠。幾乎每有所吟詠,必爲佳作,每有佳作,必有名句可傳!其中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傳唱千古,可謂空前絕後!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紹的便是李煜被幽禁時所作的一首詞,但這首詞卻因蘇東坡一句點評而致後人誤解: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爲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首《破陣子》是李煜淪爲俘虜在汴京被幽禁期間回思往事而作。但蘇東坡在引用這首詞時點評道:“後主既爲樊若水所賣,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曲!”後世因蘇東坡這句點評,往往誤解此詞是李煜亡國被俘時辭別太廟所作。實際上,李煜倉皇被俘,何暇作詞。但這首詞卻傳神地描繪出了李煜被俘的場景和亡國的哀痛。

詞中上闋寫亡國之前南唐的繁華:建國近四十年,坐擁三千里版圖,堪稱大國!宮中高閣危樓,如同龍鳳之狀,直追霄漢,奇花異草,玉樹瓊枝,繁華無比!一句“幾曾識干戈”突兀一轉,生出無限悲涼!下闋承接“干戈”之意,寫亡國之後,身既爲俘虜,形貌也消瘦蒼老,將無形的憂愁表現在有形的身體變化上,巧妙道出了心中的苦悶之情。結尾句回思往事,昔日國破倉皇被俘,辭別太廟之時,尚有宮中樂工在吹奏慼慼離別之曲,內心之痛無從說起,只能與宮女揮淚相別!

李煜的這首詞全篇皆用賦體,直抒胸臆,明白如話,但意蘊深沉,情調悽婉,讀之令人爲其感傷不能自已!千古詞帝,惜乎薄命君王!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