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是服務"三農"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貴州省岑鞏縣結合縣域發展定位和區位優勢,以農業產業發展爲依託,圍繞"大扶貧"戰略實施"大交通"建設,力求把"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爲產業路、脫貧路、致富路,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爲農村帶來了人氣、財氣,也爲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客樓鎮四好農村路(李昌焯攝)砥礪奮進抓建設 路路相連結成網

岑鞏縣不斷完善農村公路路網,交通建設項目由主幹線公路改善提升向進村入戶傾斜,讓農村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轉變。截至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718.171公里,同比增長57%,路網密度達到178.95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了建制村和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

岑鞏縣四好農村路建設 (李昌焯攝)

"我做夢都沒想到,這麼好的水泥路會修到我家門口。現在路好走了,我們生活也過得好了。"在羊橋土家族鄉龍統村,年過九旬的姚和秀老人在這大山裏生活了一輩子,從以前的懸崖小道,再到如今的水泥路,從紅薯變大米,巨大的變化讓老人滿懷感慨。

爲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岑鞏縣籌集資金1.22億元,將思暘至大榕、馬院至岑豐等16條公路194.73公里作爲"四好農村路"示範項目重點打造。全縣形成了以"五橫五縱八連線"的幹線公路爲骨架,縣鄉村公路爲支脈,縱橫成網、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打通了村級"末梢神經",爲縣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2020年航拍客樓鎮下寨村(李昌焯攝)運輸體系強保障 便民利民幸福長

結合農村客運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岑鞏縣構建起以縣城爲中心、鄉鎮爲節點、行政村爲觸鬚的通達通暢農村公路交通運輸網絡,將全縣客運車、出租車和部分貨車納入"通村村"平臺管理,所有車輛運營交由"通村村"平臺管理調配調度。

羣衆出行可通過手機在"通村村"平臺預定乘車,出門就上客車。同時該縣還將快遞物流納入平臺服務,搭建起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讓小件物流通過"通村村"車輛及時送達到羣衆手裏,讓農村土特產快速"出山"。

"現在有這個通村村太好了,我們在網上買東西,他們就直接幫我們送到家裏來,很方便。"喜歡網購的水尾鎮馬家寨村村民何春菊高興地說道。

通村村客車爲水尾鎮馬家寨村村民送貨上門 (李昌焯攝)築就坦途奔小康 產業興旺百姓強

一路通,百業興。"四好農村路"的創建,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爲農村農業發展注入了生機,村民種啥都能賣得出去,有的村民買了小轎車,有的搞起了經商,村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爲羣衆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礎,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支撐,讓黨心和民心更加貼近。

"現在國家對我們農村的投入非常大,特別是在交通方面,像這條油路,直接通到我們的產業基地,基地有茶葉、太子參、烤煙和水蜜桃。這條路通了以後給我們的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節約了很多運輸時間和成本,客商來我們這裏也很方便。"客樓鎮白家壩村支部書記吳明舉說道。

“四好農村路”途經岑鞏縣客樓鎮白家壩村茶園(李昌焯攝)

依託堅實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岑鞏縣先後開發了水尾馬家寨村、客樓下寨村等4個旅遊村寨及紅豆杉景區、玉門洞景區等4個3A級景區,助推了全縣51個200畝以上壩區、林下經濟及思州大米、思州綠茶等一系列思州品牌農副產業快速發展。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5.54億元,鄉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78元。

“四好農村路”途經岑鞏縣羊橋鄉祝壩村分蔥基地(李昌焯攝)

路是情感的連線,路是羣衆的期盼。一條條縱橫交錯、暢通無阻的"大動脈"和"毛細血管",爲全縣羣衆致富奔小康源源不斷地注入強勁動力,爲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來源:岑鞏縣融媒體中心 何曉燕 李昌焯 通訊員 劉慧)

#愛上多彩貴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