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九華山風景區一座茶宿生養精品民宿,靜享人文、靜修養生丨清竹裏

九華山清竹裏精品民宿位於九華山風景區鳳形新村九華鎮小學對面,致力於打造輻射全國的茶宿生養平臺,讓你置身九華山,靜享人文、靜修、養生、採製茶體驗的一站式服務,感受城村人文精神境界。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峯。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雲霧起的時候,山上層層繚繞,隱隱約約的佛塔、寺廟、山峯,匯成一幅潑墨山水畫。雖身在其中,卻似漫步雲端,恍若仙境。

南望黃山,北瞰長江,東臨太平湖,這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

九華一千寺,灑在雲霧中。

大山深處,78座古剎廟宇,1500餘尊佛像,地藏菩薩道場,於是又稱「蓮花佛國」,可以遠離塵囂與紛爭,更是朝佛祈福的好去處。

四山環抱,老街店鋪,寺廟林立,這也是一個僧俗共處的地方。

遠至唐朝,詩仙李白曾三度造訪九華山,如今每年1000+萬人來到這裏,有些人爲風景而來,有些人爲信仰而來。

九華山,佛教文化與自然景觀完美融合,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值得留下來細細品味。

丨我與九華山清竹裏的機緣丨

多年以前,還沒有我的時候,父親做着茶生意,那時候互聯網還沒興起,交通也沒那麼方便。父親想要尋一味好茶,免不了要去一個又一個山頭,輾轉奔波。

那時的母親正值芳華,和別的女孩子不一樣,因家庭變故,她把自己的信仰給了佛,於是,每年都要上好幾次九華山。

有一次,父親來九華山尋茶,遇見了寺廟前虔誠朝拜的母親,茶尋沒尋到,父親記不大清了,反正尋到了母親。

後來,母親因爲父親愛上了茶,而父親追隨了母親的信仰,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 禪茶一味了。

有了我以後,父母就經常帶着我上九華山,偶爾小住幾天,以至於那會兒有種九華山是我另一個家的錯覺。

上山後,常常跑去這裏,小時候單純覺得很好看,和其他地方長得不太一樣,還經常冒煙。

後來慢慢地,才知道這個地方叫月身寶殿,殿宇宏偉、畫棟雕樑,內設佛教文物陳列室,而經常冒煙的地方是半月形瑤臺,臺上列鐵鼎,冒的煙其實是終日不斷的香火。

小時候還常去的地方就是白雲禪林,父親常說這裏清新質樸,不失格調,是冥想的好場所,但最好的是茶。

取一小泡後山採的茶,沿着小徑走到這裏,和大師一起喝茶,聽 佛經,所有的煩惱,都會拋至九霄雲外。

雖然那時的我不太懂,但是,我的煩惱好像真的沒那麼多。

漸漸地,長大後,九華山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

酒店永遠房滿,門口永遠停滿豪車,感覺比以前熙攘了很多。從那時起,心中就有了一個念頭:尋一處理想地,找回九華山的寧靜。

我是張澤琴,一個安徽姑娘,也是清竹裏禪修館的發起人,這一次真的要在九華山上安一個家了。

丨禪茶一味 清竹裏丨

它是東南第一山,李白爲他寫詩;它有“蓮花佛國”之稱,78座古剎,1500餘尊佛像……

每年有1000+萬的人來到這裏,有匆匆的遊客,也有虔誠的信仰者,每個來這裏的人似乎都在尋找着什麼。但不得不說來九華山就該靜下心來,聽聽佛經、品品茶、聽聽至簡的道理。

若在九華山能尋找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還能滿足你的心中所求。難道不是和我有一樣的想法嗎?期盼能安心靜修、靜心喝茶、靜心拋下的憂心煩惱。清竹裏的名字出自明代詩人陸容的“江南風致說僧家,石上清泉竹裏茶”。

這是清竹裏已經完成的主體建築,二樓和三樓是客房,一樓是功能廳,含靜修室、茶藝室、休閒區等,室內設計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茶元素。作爲國粹藝術交流中心,這裏還會不定期舉辦藝術品展覽。

丨總有一種你想要的生活丨

這裏有N+1種方式讓你想停下來,清竹裏向你發送一份邀約,讓你感受不一樣的心靈之旅,在清竹裏面朝茶園的房間醒來,伸手推開窗,滿山的茶香迎面而來。

你可以靜心體會窗外的景色前,聆聽着千年古寺之佛音,泡一壺或許你之前從未喝過的九華山野生茶。

或親自去茶園裏採茶,體驗製茶過程,這也是其它處沒有的樂趣吧。或約上三五好友,在靜修室冥想、抄經,修身養性,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丨絕佳攝影點居然在茶園丨

若你是個狂熱的攝影發燒友,那麼在途經 鳳凰松的三角州,還能見到一大片茶園。它是攝影協會定的絕佳攝影點,對面就是九華山有名的月身寶殿,讓你感受攝影與自然和人文的雙重魅力。

丨來清竹裏體驗一站式茶緣之旅丨

離清竹裏50米處的白雲禪林,同樣是清心質樸、靜心冥想的最好場所。如果來了清竹裏又恰逢有緣,可以和大師一起約茶,談談心中煩惱,有什麼煩惱自然也解開了。

每年來這裏的1000萬遊客爲的不就是尋找心靈的清淨之地嗎?還有你對人生、對茶、對自己的頓悟就都在這裏了。

二樓和三樓是18間客房,以新中式爲設計風格,含一間擁有私人茶室的套房。

每個房間都各有特點,打造一房一景的藝術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拔800米的景區擁有全屋地暖,冬季也適宜帶全家人一起過來體驗呢。

清竹裏不再是供過客匆匆落腳的地方,還可以靜修、抄經、品茶、觀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