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新闻网讯 2018年11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这一生疏概念在被誉为民营经济最为活跃区域之一的鹿城揭开面纱。试点获批两周年以来,出口成绩一路高歌猛进,在全球经济变局中还激发出了“新抗体”,助力外贸“一枝独秀”呈逆势上扬态势。自启动以来,试点累计出口已超90亿美元。

把镜头拉近,从最新动态说起。今天,记者走访了温州港码头及参与试点的企业,感受渐入佳境的试点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推波助澜作用。

码头现场,收入眼帘的是一副“货箱摆放琳琅满目,物流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记者看到,一批由鹿城本土企业生产的价值46万元的五金产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将以水路直航的运输方式在11天后抵达印度尼西亚。截至12月7日,今年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53.46亿美元。

码头忙碌出口作业的背后是,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构建起“海陆空铁”多式联运国际贸易通道,为小批量货物出口铺路搭桥,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发挥叠加效应,助推鹿城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温州凯达佑通物流有限公司可谓参与试点的“元老级”企业,先行先试,一直相伴试点成长,见证并参与了每一次的改革创新,市场采购贸易已然成为企业主要的业务增长点。基于试点优势和活力,企业每年出口的集装箱已达到了近4000个大柜,2019年出货量比2018年同比增长35%,预计今年全年将比去年增长近20%。

回顾发展历程,公司总经理李方玉感慨之余亦非常欣喜。“港口有了‘新奔头’,商品在自家门口就能装箱起运。”李方玉说,最为直观的变化是时效性的缩短,从温州港可直接提柜无需跑外地港口,同时费用也“大打了折扣”,单柜的内陆车运输成本相较以往节省约1500元。“像今年上半年开通的组货拼箱平台,更是给我们的小单出口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性,实现货物从接单到进仓再到出仓的全流程监管。”李方玉举了个例子。

在李方玉眼里,市场采购贸易好比帮助企业出海划船的桨。这片浆发挥出了“加减乘除法”效应:减掉工序、加上便捷、乘以效应、除去障碍,让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转型,开拓了商业版图的蓝海。“我们公司随着市场采购贸易不断释放出的红利,也陆续形成新的生态物流链、供应链,折射到客户身上便是营造了绝佳的营商环境。”李方玉说。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受到温州出口企业的热捧,像李方玉一样将生意做到全球各地的例子数不胜数。数据显示,今年试点单日最高出口4532.58万美元、单月最高出口7.03亿美元,均创试点运行以来出口新高。今年1-10月,试点累计出口45.2亿美元,同比增长47.3%,为1-10月全市外贸出口贡献约21.1个百分点,为全省1-10月外贸出口贡献约1.6个百分点。

坐拥“红利”,温州也正加速产生“聚宝盆”效应。鹿城区商务局副局长宋坚毅透露,温州港口以往标箱年吞吐量非常有限,却在去年通过市场采购贸易做到了80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量达到26.3万箱。今年1-11月,总标箱突破了86万标箱,超过了去年总量,增长率为22%。“我们也将加速推进温台直航‘海快业务’的落地,届时每周集装箱运力将增至1500 标箱,充分应对周边试点城市带来的挑战。”对于未来,宋坚毅信心满满。

在试点基础上,政府的政策跟进、企业的市场探索为鹿城这座商城成为“外贸洼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记者 林婷玮 通讯员 周龙

责编 黄宇慧

来源:鹿城新闻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