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已有12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國字號”。

它們堅持專業化發展……

“小巨人”,塊頭不大能量大

日前,工信部公示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福建113家企業榜上有名,僅次於浙江、山東和廣東,排名全國第四。加上去年首批入圍的10家閩企,我省已培育123家“國字號”的“小巨人”企業。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指集中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它們的體量不如那些“大塊頭”“巨無霸”,卻始終堅持專業化發展戰略,普遍具有經營業績良好、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管理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力強等特點,極具發展潛力與成長性,有望成爲相關領域國際領先企業。

站上風口 發展加速度

最近,我省首個能儲能,還能對新能源汽車電池進行檢測的智能快速充電站在福州物聯網產業創新發展中心投入使用。車主可以邊充電邊爲電池“體檢”;在雲端,一份電池的檢測報告同步發送給車主,電池使用壽命、健康程度等一目瞭然。

這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來自福建星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成立僅15年的高新技術企業。

去年,星雲電子入圍工信部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星雲電子位於福州馬尾區的實驗室內,一臺臺連接汽車電池的充放電測試設備縱橫交錯,蔚爲壯觀,這是專門爲國內頂級動力電池企業配套建設的檢測實驗室。

成立之初,星雲電子就立足自主創新,開闢鋰電池國產檢測設備的先河。2011年,企業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檢測領域。

近年來,企業自主研發三毫秒動力電池工況模擬檢測系統,成功替代進口設備。

星雲電子始終緊隨產業風向超前佈局,強大的研發能力是其最大底氣。

“近年來,公司每年科技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均超過13%。研發工程人員佔公司總人數的近四成,已獲得專利102項、軟件著作權33項,參與起草4項國家標準。去年,公司作爲主要單位參與的新能源汽車能源系統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董事長李有財說。

福建的“小巨人”企業,有不少如星雲電子這樣成立僅十餘年的新生勢力。這些企業圍繞核心技術與國家政策導向,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贏得發展先機。

從運用物聯網技術監控城市供水的“跑冒滴漏”現象,打造智慧水務,到將窄帶物聯網、區塊鏈等融入居民的淨水系統,打造優水管控系統,讓末端直飲水服務更加智能化……

作爲我國最早從事管網漏耗監控及智能遠程數據採集系統研發製造的企業之一,智恆科技用了十餘年就成爲行業領先的智慧水務運營服務商。其水務大數據物聯網平臺在國內同行業絕對領先,爲國內200多個城市、250多家水務企業以及超過200萬戶家庭提供服務。

“目前,正在打造智慧水務產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着眼於賦能智慧水務產業上下游企業,通過它們去服務更多水務企業。”在智恆科技常務副總謝遠勇看來,未來五年,核心技術支撐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將是企業發展的新風口。

站在風口上,發展加速度。

最早涉足納米二氧化硅的遠翔新材料,產品廣泛應用於超效絕熱材料、PE蓄電池隔板、綠色輪胎等領域,在國內細分市場佔有率20%、排名第一;順應住建部門推行工程遠程視頻監控,匯川科技自主研發集BIM技術、GIS數據技術、AI視頻測量技術、多傳感器技術等新興技術的“HMS匯川管理系統”,技術和市場佔有率均處於行業領先……

如今,福建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匯聚了一批佔據國內細分市場領先地位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他們一改以往我省中小企業低附加值的羣像,成爲引領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力軍。

專注細分領域 躍升龍頭

福建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並非都是新生勢力,也有不少是多年來堅持實業、專注製造業細分領域的企業。近年來,通過轉型、變革,順應發展潮流,進而鞏固行業地位,甚至躍升爲行業龍頭、隱形冠軍。

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福光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國營八四六一廠。60餘年裏,企業始終專注光學儀器這一細分領域。

2006年,福光股份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爲我省國企混改成功的典型。之後,福光股份的發展定位逐漸清晰——主打特種光學鏡頭及系統、民用光學鏡頭及系統並加大研發力度。

“光學行業是融合光學技術、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等諸多先進科技的技術引領型產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研發投入至關重要。”公司董事長何文波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福光股份2019年研發投入3753.89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6.47%。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擁有454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06項。公司全球首創大口徑透射式天文觀測鏡頭的設計與製造技術,在多個領域實現國內第一。

近年來,隨着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福光將目光瞄準新藍海。

“光學鏡頭作爲新一代信息系統最前端的光電感知核心器件,已經成爲信息化世界的‘眼睛’,正隨着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而深入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何文波說,企業正在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民用光學鏡頭的要求,致力於高分辨率、大倍率、超廣角、小型化、大光圈等方向的研發,開拓車載鏡頭、紅外鏡頭、機器視覺鏡頭等新興市場。

專注於做精主業,讓福光股份逐步成爲全球光學鏡頭的重要製造商,併成爲我省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澳藍(福建)實業的發展也是如此。和許多中國初創的企業一樣,上世紀末,澳藍從學習國外同類企業起步——引進澳大利亞蒸發冷卻設備。但澳藍通過學習、借鑑到創新,徹底掌握了核心技術。

蒸發冷卻技術,採用水作爲製冷劑,利用蒸發帶走熱量產生冷源。因不使用傳統空調的壓縮機,能減少能耗80%,其特性決定了這一技術在乾燥地區,以及機場、商場、廠房等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

“現在,我們的主導產品在國內細分市場佔有率近30%,成爲當之無愧的行業領頭羊,產品銷往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董事長黃華鈴說。

潛心研發的同時,企業也在不斷尋求新增長點。

近年來,各地紛紛建設數據中心爲澳藍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企業研製出高效節能的“溶液調溫調溼空調機組”,不僅能耗低,還能夠消除空氣中的顆粒物和細菌。

“我們正在從銷售產品向輸出整套節能解決方案的服務型製造轉型,通過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參與節能分成,創新盈利模式。”黃華鈴說。

來自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全省共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37家,它們戶均營業收入達1.8億元,戶均利潤1636萬元,戶均創稅794.5萬元,戶均創造就業207人,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3.72%,已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創新效益。

“我省的專精特新企業,不管是新興勢力,還是老企業,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革中開新局,不斷提升競爭力,成爲真正的行業‘巨人’。”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福建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