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許久的《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播了,雖然觀衆對此劇褒貶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秦賦》改名後是一部製作精良的歷史正劇。

若非要挑毛病的話,那趙姬、公子傒、嫪毐的個別戲碼着實讓人摸不着頭腦,其次,張魯一的演技沒問題,可他最好晚點上線,少年嬴政也應該找個年輕演員來演。

不過,在一衆爛劇的襯托下,《大秦賦》的缺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縱有忠實的劇迷表示它不如前三部,但這也是因爲大家的期待值太高了。

說來,觀衆無需只盯着《大秦賦》即便市面上的偶像言情劇頗多,可仍有許多值得重溫的歷史佳作,今天筆者就要推薦4部高分大劇,其中於9年前開拍的《王陽明》已在韓國播出許久,此劇最終憑藉高質量的劇情拿下豆瓣9.1分。

王陽明的投資金額並不高,劇組既啓用了老戲骨,又請來了新人演員,比如朱一龍,當年的他剛剛出道就出演了愛玩的小皇帝朱厚照。

第一主人公王陽明則由陸劍民扮演,也就是《漢武大帝》中的大將軍衛青,導演陳曉雷在正式拍攝前打磨了劇本三年,幾經易稿,方纔定下,整部劇的臺詞幾乎全是大段大段的道理,但並不枯燥乏味,如:惡不積不足以身首異處,善不積不足以揚名天下。

演員陸劍民的臺詞功底深厚,一字一句皆能被他念出古韻,而歷史上的心學大家王陽明可以說是牛人一個,基本上拿着傑克蘇的劇本,奈何有關王陽明的影視劇太少,喜歡明朝題材的觀衆們自然不能錯過這部劇。

另外,老戲骨魏宗萬、周海媚出演亮眼的綠葉配角,演技派對戲,可讓觀衆沉浸式追劇,廟堂之上百官爭辯,抑揚頓挫的臺詞配合動作呼吸,你能感受到獨有的朝代氣息。

編劇對皇帝朱厚照的刻畫也極爲細膩,他是擁有現代思想的反叛者,表面糊塗,實則門清,他說:“朕死之後,肯定被冠上百年不遇的昏君名號,但做聖人是你的志向,而朕只想玩一輩子,只想遠離那冰涼的椅子”

有人說《王陽明》的劇情有點拖沓,放在二十年前只是一部普通的歷史劇,想來確實如此,若要客觀評價的話,此劇的評分應在8分左右。

飾演慈禧太后的演員田中裕子實力不俗,她遠看着慈眉善目,瞧近了看,卻讓人不寒而慄,有一種別樣的涼薄感。

整部劇的拍攝手法與《大明宮詞》有些相似,既夢幻又真實,造型、佈景、調色也盡力往油畫上靠,一個字美,但這種美帶着頹廢、壓抑感。

配角週一圍眼神銳利,氣場強大,闞清子飾演的年輕版慈禧略帶生澀感,但年紀、外形的優勢彌補了演技的稚嫩。

怎麼說呢?作爲一部歷史劇,劇情起伏只是吸引觀衆的一個賣點,最重要的還是編劇、導演對歷史的客觀見解,而《蒼穹之昴》顯然做到了,此劇的臺詞常讓看客拍案叫絕。

在劇集最後,光緒望着落日的餘暉喃喃自語道:“朕用十年證明自己不行,而皇太后同樣不行,你以爲自己掌握了天下,其實你手握的不過是紫禁城這一畝三分地…”

第三部歷史劇是—《大風歌》這部劇的知名度不高,播出期間還撞上了同一歷史題材的《美人心計》但在筆者看來,兩者不好作比較,一爲正劇向,一爲言情風。

大風歌整體制作精良,不論是服裝,還是妝容、佈景,都捨棄了精緻奢華的現代風格,編劇也極爲謹慎,基本上按照史料編寫,如:漢惠帝廢挾書令。

身爲主角的漢文帝劉恆,不再是賈誼筆下那個“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君王,而是勵精圖治的理想帝王,演員劉牧的表現頗爲驚喜,從形象到氣質,皆深得我心。

最後一部歷史劇是—《朱元璋》此劇於2006年播出,距今已有14年,在那個時候,劇組經費不足,所以前半段的武戲簡單且隨便,演員的裝扮也不夠考究,但這部劇最大的優點是—人物塑造飽滿有力。

胡軍把朱元璋的那股狠勁拿捏的極爲到位,集明君與暴君於一人,既剛毅果決又喜怒無常,編劇朱蘇進還貢獻了一個網絡熱梗—“你那是饞她的身子”

對於朱元璋這一歷史人物,陳寶國版嚴肅,李立羣版透着霸氣,而胡軍這一版得其精髓,不僅神似,而且有幾分怒時如陰的帝王情緒。

這部劇的配角也非常出彩,馬皇后精明能幹,被推進慾望中心的劉基身陷泥沼。

如果《朱元璋》的劇組經費夠用的話,再好好打磨一下武戲與道具,那麼此劇的評分還能再漲。

回顧這四部歷史劇,筆者發現十年之前還是有很多精品劇集的,沒想到現在已經找不到幾部真正的歷史正劇了,所以,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