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角色都要化一下妝,男演員好一些,早上打一次粉底,其餘時間主要是粘不同的鬍子

鄭州的冬天,晚上7點天已經黑透了,穿着長袍,戴着瓜皮帽的曹月琳坐在黃包車上,在電影小鎮繁華的“鄭州老街”上穿行,不時地和路邊的行人打着招呼,這是他最舒服的5分鐘演出,享受着民國初期上層人士的生活,盡享舊時的繁華。從街的西頭來到街的東頭,一走下黃包車,他又要快速轉移場地,爲下一場的演出做準備。

在《中原刀客》上飾演軍閥孫爲民

每天都是這樣的繁忙,不停地重複着固定的模式,從早上10點的“開拍秀”到晚上的“一路有戲”,共有7場左右的演出,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造型,從太極傳承人陳長興,到軍閥孫爲民,從叱吒風雲的馮玉祥,再到民間皮影戲藝人,有文戲有武戲,期間還要幫着拉威亞,幹雜活,這就是曹月琳的日常。

戴上元帥的帽子就成了馮玉祥

一名文化旅遊景區做駐場演員的生活,在電影小鎮,這樣的演員有200多名,在即將開業的“只有河南”演員有700多名。隨着各地景區的實景演出、沉浸式體驗越來越多,在全國這樣的演員估計有幾十萬人。

在《中原刀客》演出的間隙,他還要負責拉威亞

電影小鎮開業一年多,累計遊客近300萬人次,這就代表有300多萬人看過他的演出,雖然大家並不知道他的名字。

一場武戲下來有點累,在“火車”後面喘口氣

曹月琳今年22歲,在登封一家武術學校學了多年武術,畢業後曾做過武術教練,也曾在橫店做替身演員、“路人甲”當“橫漂一族”,去年電影小鎮籌備階段,作爲第一批演員來到這裏,開始了做駐場演員的生涯。

“一路有戲”即將開場,不同造型的演員坐在沙發上聊天

曹月琳屬於主要演員中的“重要A角”兼萬能替補型的演員,能文能武,能正能諧,只要時間能錯得開,哪裏需要去哪裏,有時候擂臺沒人了要支援擂臺,有時候又臨時扮演“豆腐哥”或者“秦伯”。“角色有大有小,但穿上那身衣服,我就只想把人物演得更好!”曹月琳說。

在《中原刀客》中軍閥孫爲民造型

雖然沒有學過表演,但曹月琳的武術功底、較好的領悟能力,以及認真努力的態度讓他很快地成長,從一開始的小角色到慢慢成爲主演,每一步都灑下了辛勤的汗水。

早上的第一場演出即將開始,曹月琳在更換演出服

不過,曹月琳除了收穫了成長和比較滿意的收入外,還“收穫”了一個漂亮的女朋友,女朋友現在被調到《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項目,她同樣也是一名出色的駐場演員。

《刺殺行動》中扮演“馮玉祥”

在遊客眼裏,每天出現在那麼多觀衆眼前,他們就是風光無限的演員,而在他們眼裏這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幾乎每天重複着同樣的表演,難免產生枯燥無趣的情緒。

《一路有戲》中,曹月琳扮演的是故事講述人的爺爺,坐着黃包車,很悠閒

工作之餘,曹月琳的生活並不是太豐富,相對封閉的環境,每天住宿舍、喫食堂,下班之後玩手機遊戲“喫喫雞”,刷刷抖音,“還好,這裏的演員都是同齡人,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玩玩鬧鬧,生活還挺開心!”

更換一套服裝,就是換一次角色

對於未來的路怎麼走,曹月琳似乎還沒有明晰的規劃。“雖然年齡不大,但是我也參加工作好幾年了,將來的事情我還沒仔細想過太多,但是我知道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明天的路途纔會更加平坦!”

晚上8點5分,演完最後一場戲回到更衣室,曹月琳給女朋友打個電話,同是演員的她還在排練“只有河南”

趁着年輕,不怕喫苦,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只要真心喜歡這個職業,這裏都會留下他們終生難忘的“青春”。

《一路有戲》中,曹月琳扮演的是故事講述人的爺爺,下了黃包車後,他要趕到這個地方表演拉洋片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健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