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演員都有自己的創作高峯期,雖然郭德綱曾經把相聲創作比喻成炸油條,這是一門手藝,只能越炸越精,不會出現炸了二十年油條,忽然不會的情況。

相聲是門手藝,這個觀點是對的,但是把相聲比喻成炸油條,這就有點不倫不類,因爲相聲演員都有自己的創作高峯期,同樣,也會有自己的創作低谷期。

追隨郭德綱起碼十五年的老粉絲,至今還是會對十年前老郭的相聲讚不絕口,那個時候的郭德綱正值三十多歲,正處在嫉惡如仇的年齡,在相聲創作上百無禁忌。

因此,精品相聲不斷湧現,無論是《相聲五十年怪現狀》還是“我字”系列,“你字”系列;

從《西征夢》到《黃鶴樓》,無論是新創作的作品,還是“舊活新說”,郭德綱每天都帶給觀衆別樣的驚喜。

現在這種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如今的郭德綱已經不再是純粹的相聲演員,一邊是帶領着德雲社這艘大船,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

另一方面是不斷跨界到其他行業,比如主持人等,這些都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而創作一個作品,必須全身心地投入,這也是最近幾年郭德綱新作沒有太出彩的根本原因。

前幾天德雲社終於迎來了開箱,郭德綱力捧九字科徒弟,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

九字科的演員們,還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應對在這麼大的舞臺上演出,這次演出可以說演砸了。

在接下來的郭德綱于謙二十週年專場演出中,本來還是以九字科演員爲主,而且郭德綱于謙會演出三個節目《愛情傳奇》《大爺傳奇》和《藝術的技術》。

問題是這些節目,鋼絲們基本上都聽了無數遍了,鐵桿的粉絲都能達到聽完上句,脫口而出下句的情況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節目單被粉絲們諷刺毫無誠意。

面對這種始料未及的情況,郭德綱也迅速做出了應對,首先由鶴字科演員代替九字科演員,鶴字科演員們的舞臺經更加豐富,觀衆緣更好。

另一方面,郭德綱和于謙原定的三個節目全部替換,換上了更有難度的節目,尤其是郭德綱再展歌喉,半個小時的唱,讓“衣食父母”們看到了老郭的誠意。

開箱丟的面子,終於通過這個專場找了回來,郭德綱也意識到了德雲社演員們存在的問題着實不小,九字科尚顯稚嫩,拔苗助長的行爲要不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