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朱元璋對日本恨之入骨卻沒有派兵攻打?居然是爲了這個原因

衆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國曆代皇帝中都算是一位殺伐果決,手段狠辣的皇帝了,其晚年在位期間,死在他手上的開國功臣以及各種被牽連的人數以萬計,由此不難看出,朱元璋絕對是那種眼睛裏不揉沙子的人。

換句話說,但凡是被朱元璋惦記上的人必定不會有好下場,其實不僅僅是人,包括國家也一樣,曾經朱元璋就對一個國家恨之入骨,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想當初,爲了讓子孫治國有據可依,朱元璋在開國後曾特地制定了《皇明祖訓》,對各方面的問題都作了細緻的規定。

在這部 長長的祖訓中,他開篇就確立了十幾個“不徵之國”,也就是子孫不得與之交戰的國家,在這些國家裏,日本國就赫然在列,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對於不攻打其他國家,朱元璋給出的解釋都是這些國家有心朝貢,因此不須攻打。

唯獨對日本,朱元璋卻是另外一番說辭,他說這日本國“陰險狡詐”、“謀爲不軌”,所以,千萬不要和這個國家有過多的往來,而從一些事例中,更能看出朱元璋對日本的鄙視簡直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

比如朱元璋常常對着大臣和子孫痛罵日本反覆無常,就連在一首誇讚日本進貢的摺扇的詩中,都不忘罵日本人是“肆志跳梁”的跳樑小醜,並在結尾寫道:“今知一揮掌握中,異日倭奴必此變”,提醒自己注意日本的異常動向。

更有甚者,洪武初年,日本國王兩次派遣使者前來朝貢,竟都被朱元璋拒之門外,朱元璋不僅不接受日本的貢品,還把前來出使的日本使者軟 禁在四川、陝西的寺廟中,令他們沒法回國覆命。

本來按照慣例,日本國王要接受中國的冊封,而朱元璋卻拒不冊封日本國王,一直到朱元璋死後,朱棣即位,日本的天皇才獲得了朱棣頒賜的龜鈕金印,被明朝正式冊封爲“日本國王”。

那麼,朱元璋對日本的厭惡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話說明朝初年,日本常常有倭寇來騷擾明朝沿海的山東、浙江、福建等地,燒殺擄掠,擄走當地人民,他們手段狠毒,卻又行蹤疏忽,總是小股部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因此很難防禦。

於是,朱元璋便派人告訴日本國王,要管束好日本人,不要來中國作亂,否則就要大軍壓境,攻打日本,可等到日本第一次嚮明朝進貢的時候,朱元璋就被日本國王傲慢無禮的國書氣得怒火中燒。

原來這日本國王不僅沒有任何收斂的意圖,反而在國書中寫道:“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這意思就是說,你明朝儘管來打吧,我 日本國雖小,卻也有抵禦你們進攻的方法。

看到這樣的回覆,朱元璋自然火冒三丈,當即斥退了日本使者,可此後他爲什麼沒有發兵攻打日本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朱元璋考慮到,明朝剛剛建立時間不長,正處於百廢待興之際,此時遠征日本,頗有些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元朝時忽必烈曾派水師攻打日本,最後卻被“神風”吹得大敗而歸的故事,也讓朱元璋生出了警惕之心,畢竟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啊,勞師遠征孤懸海外的日本,一旦出現意外,必然會傷及大明的元氣,正是出於以上種種考慮,朱元璋這才忍住了一口惡氣,沒有派兵攻打日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