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殺死魏延的那個人究竟是誰?不是諸葛亮也不是楊儀而是他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蜀漢,雖然整體實力遠遠不及曹魏,但是在武將方面,同樣有着諸如“五虎上將”這樣頂級戰力的存在,這五個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趙 雲、馬超以及黃忠。

不過,隨着“五虎上將”一個個的老邁離世,蜀漢的武將開始呈現下滑趨勢,甚至一度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地步,其境況之窘迫可見一斑,那麼,除了五虎上將,蜀漢是不是真的沒有可用的大將了呢?

其實不然,因爲蜀漢還有一員非常厲害的大將——魏延,可以說,魏延在蜀漢後期的地位,堪比此前的五虎上將,他的實力即便放到當時的曹魏和東吳,也是名列前茅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大將,最後卻死得不明不白,稀裏糊塗,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關於殺死魏延的幕後主 使人,歷來也是衆說紛紜,有人說是諸葛亮,也有人說是和他有矛盾的楊儀,那麼,真正要殺死魏延的那個人究竟是誰呢?其實不是諸葛亮也不是楊儀,而是另有其人。

魏延對諸葛亮心懷不滿,這是事實,原因衆所周知——兵出子午谷計策不被採納,仰仗自己資歷老,與楊儀對着幹,這些的確是魏延致命的弱點,哪怕他真是被楊儀所殺,也是無話可說。

不過,對於魏延的缺點和毛病,諸葛亮是如何處理的呢?首先,他沒有因此排擠魏延,魏延的職務不斷高升,其次,北伐之戰開始後,魏延就一直肩負重任,屢立戰功,如果諸葛亮排擠魏延,會讓魏延如此風風光光?馬超在蜀漢的境遇將會是魏延的前車之鑑。

魏延與楊儀鬧矛盾,諸葛亮一清二楚,曾經多次派費禕前去化解,卻始終是治標不治本,這也成了諸葛亮的一塊心病,諸葛亮認爲魏延和楊儀二人都是蜀漢的支柱,“不忍有所偏廢”,但又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導致二人關係愈加惡化。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問題上,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如果諸葛亮真的有心對付魏延,隨時都能找到機會,而他偏偏選擇臨死前故意設計除掉魏延,這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另外,諸葛亮臨終前祕密召見楊儀、費禕、姜維等人安排自己死後退軍的細節,並決定由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而魏延的缺席究竟是諸葛亮故意爲之還是事出有因呢?從當時作戰的態勢來看,魏延很可能並不在諸葛亮的大營,而是駐紮在馬冢山或蘭坑一帶,諸葛亮突然病重,臨時召集大本營的部下託孤,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諸葛亮並沒有遺計殺魏延,還有個關鍵證據,就是他的臨終安排“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如果魏延不服從撤退的命令,大軍可先行出發,至於如何處理魏延,諸葛亮並沒有留下片言隻語,由此看來,其實只要事態不惡化,魏延是不會丟掉性命的。

那麼,真正導致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的人是誰呢?其實是費禕,《魏延傳》中說,楊儀撤軍時,費禕曾前往魏延的軍營中探過口風,而此時的魏延對於大軍撤回一無所知,所以他對費禕表示:“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爲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說完這番話後,魏延便要求費禕與自己一起商量安排撤回漢中的人選及留守前線的將領,同時還要求費禕與自己一起聯 名簽署通告去通令其他將領,從魏延的表態和舉動中可以發現,魏延是將撤回漢中的命令理解爲只是楊儀一人所爲,並不認爲這是諸葛亮的遺命。

而費禕的回答也正好可以證明了這一點,費禕說:“當爲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意思是說,我這就替你去說服楊儀,楊儀是個不懂軍事的文人,肯定不會違反命令的。

很顯然,魏延事件的爆發與費禕隱瞞實情有很大關係,假使費禕一開始就告訴魏延,全軍撤回漢中乃是諸葛亮的遺命,魏延也未必會將矛頭指向楊儀,那麼,所有的一切或許就會完全不同。

在這個事件裏,費禕明知一旦處理不周,魏延與楊儀的矛盾必將激化,可他不但沒有將事情的真相說出來,反而欺騙魏延,然後飛馬逃走,等到魏延醒悟過來派人去追,早已不見了費禕的蹤影。

這說明費禕原本就不是來傳達遺命並做好協調溝通工作的,而是故意讓魏延發飆,等待事態惡化的,因此,魏延在費禕逃走後,感覺到這事肯定是楊儀、費禕等人事先就設計好了來侮辱自己的,不禁勃然大怒,結果讓整個事態變得不可逆轉,最後稀裏糊塗的丟了性命,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費禕纔是真正害死魏延的那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