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更是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助力脱贫奔康、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我县乘势而上,在八美镇、泰宁镇建立了美德高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 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菜篮子”。

站在美德现代农业园区大门向远处看去,一片片平整肥沃的土地铺展在山谷中,吸饱水之后的莴笋在田野间舒展自己的腰身。眼前这种大棒、耐寒、高产的正是农业区的主打蔬菜产品高原三青莴笋。

以前这里种植的都是青稞、豌豆等传统作物,青稞一亩产量150公斤左右,收入也就500元到600元。经过多方实地调研和研讨后,在2019年,道孚县实施了以八美镇和泰宁镇为中心打造美德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引进13家农业企业入驻,以每年52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1.1万亩土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实现园区单位土地生产效益为2492.03元/亩/年,比当地土地生产效益平均高113.33%,达到单位产出效益高出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其中增收效应最好的要数鸿运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莴笋了,以2.4元一公斤的价格,远销成都、重庆、上海、广州等地。

鸿运农业专业合作社胡建伟告诉记者,园区用工量一天最多可以达到100余人,一年的用工量可以达到几千个,按照一天100块钱来计算,园区一个月就要支付40多万元的务工费,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极大地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园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的发展模式,所有务工人员与园区签订劳务输出合同,建立起劳务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能够精准查询近两个月每一名务工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点、务工时长和收入状况等信息——目前,已有八美镇、原协德乡两地500名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进入该数据库,同时还为进入数据库的务工人员开设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他们的农业知识水平,确保园区内13家企业用工高峰需求,同时对周边乡镇形成辐射带动效应。现在在园区务工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悉,园区还修建了加工车间,实现农特产品次品筛选以及分拣、打捆装箱,同时还修建了11间冷藏库,整个库容总量达2100㎡,一次性储存量达800吨,开辟了冷链物流,目前运输各类蔬菜已达8000余吨,确保买家吃进嘴里的每一口蔬菜都是新鲜的,实现了园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转型升级成功后的美德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结合现有的土地资源与新型的种植技术、新型的物流路径等模式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难问题,同时也积极提供具指导实践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接纳新的品种和掌握新技术,通过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农户打造了一条惠农富农之路。

记者:道孚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睿娟

责编:文妞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