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

12月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同意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之江生物”)科創板IPO註冊。

據此前之江生物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顯示,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 4,867.6088 萬股,募集資金13.6億元,主要用於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線升級項目、分子診斷工程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與服務網絡升級項目、產品研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產品佈局

之江生物於2005年在張江科學城成立,專注於分子診斷試劑及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產品最爲齊全的企業之一,目前已開發400餘種產品,覆蓋了絕大多數國家法定傳染病。2020年1月26日,之江生物獲得了國家藥監局頒發的國內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醫療器械註冊證。5月22日,之江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被列入WHO應急使用清單(EUL),可爲WHO成員國和各意向採購方提供採購依據。此外,其針對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等也均曾被納入EUAL。

目前,之江生物擁有納米磁珠製備技術、鎖核酸和小溝結合物共修飾核酸片段技術、全自動核酸提取技術、多重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高通量測序樣本前處理技術等一系列核心技術;自主開發了核酸提取試劑、核酸檢測試劑、多系列核酸提取設備等產品,並已獲得分子診斷試劑類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35項;同時,推出了包括Autrax全自動核酸檢測前處理系統、EX系列自動核酸提取儀、便攜式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儀(Mic qPCR)、Autra Mic一體化核酸檢測系統等。未來將進一步向高通量測序、全自動分子診斷流水線、分子POCT等領域拓展。

分子診斷試劑的主要類別及具體產品

主要儀器設備

營收情況

招股書顯示,2020年1-6月,之江生物主營業務收入爲81,187.08萬元(審閱數),較2019年全年增長219.31%,新冠檢測試劑相關產品的銷售是其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

2020年1-6月,其新冠檢測試劑盒銷售收入達到47,721.41萬元(審閱數),核酸提取試劑盒銷售收入達到6,039.60萬元(審閱數),合計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爲66.22%。

此外,在各地新冠檢測能力、檢測效率提升要求的大背景下,其分子診斷儀器銷售數量大幅提升,2020年1-6月銷售收入達到14,101.96 萬元(審閱數),相較 2019 年全年銷售收入增長447.41%。

不過其傳統的其他分子診斷試劑產品由於產能限制及疫情期間醫療終端的總體接診人數減少,相比同期銷量上有明顯下降。之江生物不包含新冠檢測試劑盒在內的核酸檢測試劑盒2020年一季度銷售收入爲3,040.98萬元,相較201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爲45.09%。不過隨着後期常規產品相關的醫療秩序恢復等,其銷售收入在2020年1-6月整體達到12,514.18萬元(審閱數),較去年同期上升10.77%。

招股書顯示,新冠疫情除對該公司產品銷售收入結構產生影響外,對產品銷售區域構成也產生了重大影響。2017-2019 年之江生物主要以境內銷售爲主,境外銷售佔比僅2%左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發使得境外銷售規模大漲,2020年1-6月,其境外銷售金額爲 21,316.75萬元(審閱數),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大幅提升至26.26%。

不過招股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業績上升具有偶然性,未來業績增長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首先,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持續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其次,不少企業的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已逐步獲批上市;再者,疫苗產品正在緊密研發過程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產品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下降。

終端客戶

招股書顯示,之江生物經銷商終端客戶主要爲各級醫院、各地疾控中心及政府客戶等,其報告期內終端客戶具體構成情況如下表所示:

2017 、2018 、2019、2020 年度,終端客戶爲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疾控中心、政府客戶的合計收入佔全部經銷收入比例分別爲 85.25%、83.05%、 73.93%、 86.45%。

報告期內,之江生物向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情況

產品營收佔比

之江生物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核酸檢測試劑盒產品的銷售。

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毛利率的構成顯示,同樣是核酸檢測試劑盒佔據大頭。

銷售模式

盈利模式上,之江生物通過向下遊醫療機構、第三方醫學檢驗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等機構及配送商、經銷商等客戶銷售分子診斷試劑及儀器設備從而實現收入和利潤。

之江生物報告期內銷售模式佔比

研發投入

2017-2019年,之江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010.16萬元、1992.45萬元、2340.50萬元,2020年一季度爲690.71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爲10.43%、8.88%、9.04%、3.17%,除2020年第一季度,其他基本與行業平均水平相當。

報告期內,之江生物研發投入及其佔營業收入的比例

同行研發費用率對比

風險考量

招股書披露,目前之江生物的主要原材料如Taq酶-I、引物探針、Autrax模塊、Mic qPCR儀模塊等爲進口採購,採購金額佔採購總額比例均在50%以上,主要進口國家爲美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雖然目前該公司未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不存在從美國進口受限的情況,但鑑於其主要原材料供應來自進口,若國際貿易政策出現變動、供應商所在國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進口採購將受到限制,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外,目前“兩票制”主要針對藥品、高值醫用耗材,診斷試劑企業只有在部分省份被要求執行,但隨着該制度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預計診斷試劑企業將被逐步納入範圍。從長期來看,隨着“兩票制”的推進,如果不能順應醫療改革的方向,及時制定相關應對措施,對經銷商體系進行優化,可能會面臨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

行業競爭

全球分子診斷行業不斷發展,根據華夏基石《中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發展白皮書-體外診斷篇(2019)》,預計到2020年,分子診斷市場規模達到12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預計爲17.01%。目前國內主要涉及分子診斷的企業除之江生物外,還包括達安基因、聖湘生物、碩世生物、熱景生物、凱普生物、艾德生物等。

根據各企業發佈的2020半年報顯示:

達安基因:營業收入約爲21.33億元,同比增長313.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爲7.78億元,同比增長1186.48%。

聖湘生物:營收超過21億元,同比增長1159.3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2.32億元,同比增長近147倍。

碩世生物:營業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368.6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923.3%。

熱景生物:營業收入8990萬元,同比下滑4.3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5萬元,同比下滑82.94%。

凱普生物:營業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59.4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115.43%。

艾德生物:營業收入2.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80.4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