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红酒、慕尼黑啤酒、波兰伏特加、丹麦蓝乳酪、巴伐利亚啤酒……这些耳熟能详的欧洲品牌,在全球鼎鼎大名。

而安溪铁观音、五常大米、赣南脐橙、郫县豆瓣、山西老陈醋、库尔勒香梨、百色芒果等中国品牌近年也名声显著。

这些来自欧洲与中国的产品有个共同点,它们都属于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保护。

好处在哪呢?协定为双方的地理标志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标志产品,使消费者都能吃上、用上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商品。

而且根据研究,地理标志产品的平均售价是同类非地理标志产品的两倍以上。其中,葡萄酒溢价率为2.85,农产品和食品的溢价率为1.5。

可以说,在现代农业领域,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比如,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于2005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2012年达58亿元。

而能打上地理标志也只是个开始,意味着当地农产品有巨大潜力可挖,还需要以此为契机,打造出知名品牌,形成排头兵效应。

以来自江西的地理标志产品赣南脐橙为例,农夫山泉便在脐橙这块宝藏上打造出国内最受欢迎的鲜橙品牌17.5°橙。

17.5°橙的产出流程包含了四大标准体系,34道作业流程,79类管控内容,148项监控细项。根据脐橙智能筛选体系,每10个一级赣南橙中也只有3个可以入选17.5°橙。

生产过程到底有多严格?正所谓眼见为实,拼多多最近便把直播间搬进了农夫山泉位于"世界橙乡"江西赣州的信丰工厂,让广大网友一睹为快,带动销量较前一日翻了一番。

在这里,配备了由世界顶级设备制造商迈夫诺达定制的鲜果分选线,整条产线由法国进口,还配备了鲜果分选系统、无损红外糖检测仪、独立自动称重系统等各类智能化设备。

在中国市场上,不仅仅是17.5°橙打响了品牌知名度,由褚时健栽培于云南的冰糖橙"褚橙",也是享誉全国。

褚时健用18年时间成为烟草大王,人生最高峰时被打入谷底,74岁高龄再次创业,承包几千亩荒山种橙子,建立了一整套橙子种植的工业化体系。"褚橙"在他的精心打造下,也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励志橙"。

殊途同归,无论是17.5°橙还是褚橙,都说明在中国,农产品想要做大做强,就应该走专业化、现代化路线,提升品质,打响品牌知名度。

中国很多地区的农业都存在小而散的困境,还好一些地方正在摸索新路,比如近年来涌现的多多农园,通过改造种植、加工、销售环节,带动农产品的销售,进而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走上品牌化道路,才能更有效地驱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化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农业产区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地方走出了新路。(文/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