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情以來,進口的冷鏈食品屢屢被檢測出核酸陽性,近日更是有不少類似的報道。這種情況使很多人開始對冷鏈食品敬而遠之,談“冷鏈”色變。

既然進口冷鏈食品屢次被檢查出問題,那爲什麼我們還是要進口呢?我國的食品產量現在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尤其是肉類。如果人們只是喫白麪大米的話,我們的產量基本是可以自足的,但是不能忽略我們人口很多,而且生活水平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提高。人們對於膳食的要求也隨着提高了,這就讓人們不僅僅是要喫飽,更要喫好。

現階段在周圍基本上感覺不到疫情的影響,戴口罩的人也不像以前那麼多,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疫情在全球範圍還是如火如荼,外國友人們現在可是時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如果沒有進口食品,那麼我國的肉類,尤其是牛肉、海鮮以及豬肉產品會產生很大的缺口,那麼勢必造成物價的不穩定以及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之前已經有專家證實,新冠疫情存在“物傳人”的特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又不能停止進口,冷鏈食品引起的關注必然會持續。

在2020年的11月,德國進口冷凍豬肘、印度進口凍帶魚的外包裝都檢測出核酸陽性。自從疫情以來,多種產品被檢測出核酸陽性,厄瓜多爾蝦、三文魚、豬產品、帶魚,甚至在多地冷庫也檢測出核酸陽性。

當然,這些檢測多集中在產品的外包裝上,這也說明了,新冠病毒可能通過進口冷鏈食品的外包裝來到我們身邊。

所以,還能不能喫冷鏈食品,成爲了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目前還沒有發現直接使用冷鏈食品導致感染的案例,但是已經有通過外包裝感染的情況發生了。

如果爲了規避風險,那麼首先進口冷鏈食品的外包裝需要徹底的殺毒,其次,接觸外包裝之後不要接觸口鼻和眼睛並及時的對手部進行消毒。

在加熱進口冷鏈食品的時候也要注意,要保證加熱到位,使食品的中心溫度達到70攝氏度以上,並保持15分鐘。這樣可以做到病毒的滅活。接觸了生肉的工具、案板和菜刀也要注意及時的清洗和消毒。

如果注意好細節,進口冷鏈食品可能產生感染的幾率不大。當然,如果爲了規避可能的風險,我們最好還是不購買進口冷鏈的食品,在超市挑選肉類時,注意個人的防護,最好能佩戴一次性手套。我們本地產的冷凍雞鴨等產品還是比較的充足,我們可以少喫一些進口產品,用國產的其他肉類代替。

冷鏈的食品安全相當重要,相關的部門也採取了很多的手段和措施。生活中,我們也要提高警惕,謹防疫情捲土重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