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放在古代,算是比較稀罕。但是現在,糖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甜食、飲料也是非常受大家喜愛的食品,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喫甜食。但是直到我一位年紀輕輕的同學被檢查出糖尿病二型之後,我也深受觸動,開始考慮如何科學地喫糖。

糖喫到肚子以後,血糖上升,需要胰腺分泌胰島素來轉化脂肪。但是如果攝入過多的糖類,血糖長時間間保持在較高水準,就有可能誘發糖尿病。

雖然沒人能說清楚糖尿病具體是怎麼得的,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保持長期高糖高脂肪飲食的人超重人羣,再缺乏足夠的運動,肯定是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羣。

糖類的來源其實很廣,並不是只有喫起來是甜的纔是糖。比如主食,越是精細的主食,對我們的血糖影響越大,細糧會在短時間內提升血糖,而粗糧因爲消化的慢,升糖的速度就比細糧慢。而我們喜愛的一些零食、汽水、雪糕、甜品等,其中的糖含量更高。

所以,科學喫甜的第一點就是要注意膳食均衡,保證食物來源多樣化。

人是雜食性動物,很多的營養成分不能在身體裏合成,而只能通過飲食攝入,膳食單一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以美國爲例,美國人的飲食結構是高糖高脂肪,肉食爲主,方便的工業食品價格低廉。在美國很多蔬菜的價格甚至超過了肉類,所以美國人多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而我國的情況在近幾十年有很大的變化,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都能感受生活的巨大變化。現在我國肥胖、糖尿病比二十年前增長了好多倍,其原因就是膳食結構的變化。現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也呈現上漲的趨勢,高糖高脂的飲食習慣就是罪魁禍首。

以前人們從事體力勞動者居多,而現在的人們大多是久坐或者久站,缺乏必要的運動量,這個時候攝入的多一些,不能被消耗,就容易變成脂肪儲存在身體裏。

這還是要從人類的進化說起,遠古人不可能像我們現在這樣保證一天按時喫飯,祖先們飢一頓飽一頓的,就不得不進化出對抗飢餓的功能。當喫糖過多的時候,不能及時的消耗,那麼就會變成脂肪已被不時之需。在找不到食物的時候,脂肪又會分解,給身體提供能量。

我們在不需要擔心飢餓的時候,需要給自己一個更多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喫喜歡的、順口的,均衡飲食對我們有莫大的益處。

這就要說到科學喫糖的第二點,就是要控制量。其一是喫糖喫甜食的時候不要喫太多,其二是喫了甜食就要少喫一些其他的食物,來保證總的攝入的不要太多。

曾有人和我說,喫甜食的時候會有戀愛的感覺,雖然我沒喫出過戀愛的感覺的,但是喫甜食、喝飲料的時候確實很開心。後來我明白,糖之所以讓人迷戀,是因爲糖的攝入,會讓人體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讓人心情放鬆,感到開心愉快。

但是從科學來講,糖和油都不能多喫。脂肪的能量比糖更高,脂肪的能量是碳水的兩倍還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