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試驗室對紅外鏡頭進行調光軸測試。記者高勇 攝

這裏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集聚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聚焦武漢;這裏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在武漢展開。

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羣,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羣”、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01

技術進“鏈”:

5G產業鏈企業集聚

分工合作共享萬億級市場蛋糕

1日,比芝麻粒還要小的芯片,正從敏芯半導體生產線下線。今年上半年剛量產的這款芯片,決定着5G基站的網絡傳輸速率。這意味着,用於5G基站、數據中心的高端芯片,我國終於實現自主可控。

“每一次的實驗都很煎熬,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有着15年光電芯片工藝研究經驗的敏芯半導體芯片工藝平臺相關負責人說,團隊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解決芯片可靠性問題。

“十三五”期間成立的敏芯半導體決定在國內率先展開技術攻關,疫情防控期間仍夜以繼日,終於在今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技術進鏈、人才鑄鏈,從一顆“芯”串起,武漢沒有“掉鏈子”。敏芯半導體今年上半年已接到多個5G芯片訂單,客戶之一就是永鼎光通。

裝配好敏芯的芯片後,永鼎下線的5G前傳光模塊,將“棒”傳到武漢飛沃科技有限公司,這家企業是中國電信5G前傳無源波分設備最大份額供應商,經飛沃集成,裝有光模塊的設備,被供應給三大運營商,裝上基站、數據中心等,讓5G離我們越來越近。武漢正在數字經濟領域快速發展,在5G爆發年贏得先機。

據瞭解,武漢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在光谷就集聚了100餘家5G產業鏈企業,既不缺長飛、烽火等龍頭企業,也有像永鼎這樣專注的中小企業,產業空間足夠大,大家各有分工、側重,共同分享萬億元級市場蛋糕。

2015年7月19日,烽火科技子公司武漢虹信通信的科研人員在天線近場測試場內進行測試。記者周超 攝

“十三五”期間,武漢全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一直在克服相關產業“鏈條不長,產業集聚度不夠,附加值不高”等短板,着力補鏈、延鏈、強鏈,多個產業形成“雁陣”,展示出的產業鏈韌性,在風雨中經受住了考驗。如今年疫情後第二季度,在整體復工復產比行業晚1個月的背景下,東風公司實現銷量達93.5萬輛,同比增長11.8%,成功跑贏大市,拉動1928家供應商聯動復工復產,成爲全球低迷車市中的一抹亮色。

02

企業進“羣”:

康寧、江豐逐京東方而來

以商招商,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羣呼之欲出

1日,與京東方一街之隔的一塊空地上,記者看到,江豐電子“高世代平板顯示產業用濺射靶材及設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東西湖區發改局投資科負責人介紹,總部在寧波的該企業是一家爲半導體、液晶顯示、光伏產業用元器件專用材料進行生產、研發的企業,總投資20億元,是顯示器行業的上游企業,也是圍繞京東方項目引進的配套項目之一,其首期項目主要建設生產車間、配套研發樓等。

項目建成後,將成爲江豐電子在華中地區緊密服務於武漢京東方液晶面板企業的製造基地。

據瞭解,要讓金屬導線更細,從而讓芯片在不縮小尺寸的基礎上,容納更多的晶體管,計算得更快,這就需要超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這些原材料就好比芯片的“血管”。

而在京東方廠房同側,康寧10.5代顯示玻璃基板項目與之無縫連接。作爲京東方的核心配套項目之一,這裏生產出來的玻璃基板,通過傳送帶直接送到京東方面板生產線。無人搬運,無需指揮。

對於顯示面板而言,玻璃基板是必不可少的產業“糧食”,其生產線往往與顯示面板生產線同步建設。康寧項目在武漢落地,也讓武漢再迎顯示技術“龍頭”。

“十三五”期間,武漢京東方10.5代線液晶顯示器項目在漢建成投產,這是目前全球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面板項目之一,將使武漢成爲國內乃至全球顯示領域產業鏈最完整、生產技術最先進、產能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企業進“羣”,逐新型顯示產業而來,上下游企業落戶,千億級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羣呼之欲出。

11月20日,猿輔導、編程貓等東湖高新區6家在線教育龍頭企業,組團來到湖北大學現場宣講招聘。“我們幾家企業都是這幾年陸續來到光谷,在光谷着力佈局下,選址相隔不遠,政府還常組織行業座談會和各種活動。”少兒編程頭部企業編程貓武漢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經理王進介紹,不論線上線下,從北京、上海等地來漢的在線教育企業,都在光谷進了“羣”。

據瞭解,“十三五”期間,光谷全國率先出臺了“互聯網+”十條、“在線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十條等產業政策,猿輔導、跟誰學高途課堂、火花思維、學而思網校等30餘家知名在線教育企業選擇在光谷落戶第二總部,當地入“羣”的在線教育服務企業已有110多家。

03

產業進“園”:

給地給政策超前佈局數字經濟

高端高新產業“四谷”已然形成

10月27日,在武漢工業主陣地、主引擎、主支撐的武漢經開區,7個涉及“數智網端”等新興領域的重點項目開工,其中,總投資100億元的中國電子·華中數字經濟產業園,計劃導入中國電子華中研發中心、中國電子產業數字化研究院、中電數字產業聯盟,引進智能網聯、信創、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城市研發應用等類型企業。該項目有望於2024年竣工,預計可帶動15萬人就業,新增產值1000億元。

2018年6月8日,武漢楚星光纖應用技術公司,寬敞明亮的光纖拋磨車間。記者高勇 攝

“武漢經開區工業基礎雄厚,尤其是在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是一座數字經濟產業的金礦”。中國系統園區事業部中部區域總經理陳虎表示,中國電子作爲網信產業國家隊,將深耕武漢經開區,聚焦網信產業與數字經濟,在產業園區、現代數字城市、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繼續加大投資力度。

“武漢經開區是武漢、湖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要始終走在最前沿。”當地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武漢經開區正搶抓重要窗口期,圍繞數、智、網、端等領域,加快推進發展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智能終端等重點產業進“園”。

產業進“園”,已成武漢各區、各產業行業共識。2020年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光谷生物城介紹,將規劃用地面積400畝,建設國內首個“前沿生物技術產業園”。在“十三五”期間,當地已崛起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藥園、醫療器械園、生物農業園、醫學健康園、生命健康園、智慧健康園等光谷生物城七大生物產業園區,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療器械、IT+BT融合、生物服務爲特色的產業集羣,打造武漢大健康產業驅動核。

“十三五”期間,武漢堅持創新發展不動搖,以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與服務、生命健康三大萬億產業集羣爲龍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產業園連成線、組成片、築成“谷”。

2020年9月10日,“武漢造”摺疊屏5G手機下線。記者何曉剛 攝

在“光谷”,已形成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基地,在“車谷”,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正在加速擴容,今年內成爲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在“網谷”,國內首個、目前唯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在“星谷”,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羣加速形成,未來將崛起近600億元產值的產業新城,引領我國衝刺擁抱“太空經濟”。

來源:長江日報

《楚商之聲》視頻號

《楚商》雜誌封面秀

楚商品牌秀

#11月20日,湖北省工商聯(總商會)和湖北省楚商聯合會共同組織召開海外楚商座談會,併爲新成立的海外楚商聯合會授牌。

#本屆健博會用短短50余天時間高質高效籌備,共吸引超30萬人次現場參觀參會,全球300多家主流媒體競相報道,線上觀衆流量近10億人次。

#全國工商聯發佈《關於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商會組織通報表揚的決定》,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表現突出並做出重要貢獻的商會組織進行通報表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