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憋屈的航天器絕對要數嫦娥五號組合體中的上升器,它從最輝煌的12月6日5時42分攜帶樣品從月面升空與軌道器組合體精確對接,完成月面樣品轉移後的12月6日12時35分,上升器與軌道器組合體分離,12月8日6時59分,上升器受控離軌,7時30分撞毀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的月面!

從高光時刻到撞毀月面,總共2天1小時48分,可謂是壽命最短的航天器!這個新聞出來後,很多朋友都猜測,這是受到了NASA的壓力,必須在月面撞毀,爲2024的NASA重返月球讓路,這是真的嗎?

沒有動力的上升器,能在月球軌道上呆多久?

其實上升器是有動力的,並且還有姿態發動機,不過它剩餘燃料應該是不多,主發動機和姿態發動機都可以再次點火,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上升器上並沒有多餘的探測設備,比如對月面觀測的各種相機與雷達以及紅外觀測等,因爲它最重要的任務是送樣品到月球軌道!

所以它在樣品交接完後就成了月球軌道上的垃圾,如果不去理會它,它的軌道能保持到2024年嗎?畢竟嫦娥五號的待機軌道只有400千米,環繞地球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每年都要數次調整軌道,否則它老往地球掉,這絕對不是啥好事!

上升器在月球軌道上也會掉高度嗎?

答案是不太會!因爲在軌道影響高度的因素有兩幾個,一個是稀薄大氣分子(國際空間站主要受這個影響),太陽日冕層物質拋射活動(改變低軌道大氣分子分佈),引力波動影響衛星軌道衰減!

2019年國際空間站軌道調整次數

在月球軌道上,前兩者可以忽略,因爲月球大氣比和真空相差無幾,唯一的引力波動影響軌道衰減短期內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上升器這條400千米的軌道,甚至能保留數萬年以上,所以它從在3年後迎接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一點問題都沒有!

月球軌道上的垃圾怎麼發現和規避?

地球軌道上的垃圾可以有地面望遠鏡和雷達完成追蹤,但月球軌道上就有點難度了,畢竟沒有雷達和望遠鏡對月球軌道上的細小垃圾都無能爲力,不過月球軌道垃圾還算比較好追蹤,因爲它的軌道不太會發生變化!

但是爲什麼要規避呢?這些垃圾在還可以受控的時候就讓其墜毀在月球上不就結了嗎?上升器的主發動機和姿態發動機都可控,受控撞毀那還不是小菜一碟,而且還指哪打哪,沒有大氣層影響,撞擊精度可是很高的。

撞擊月面,嫦娥五號上升器不是第一個

早期的硬着陸月球探測器就是撞毀在月面的,當時沒有軟着陸技術,在撞擊前拍回幾張照片看看也是很好的,比如前蘇聯早期的月球硬着陸探測器,到後來掌握了軟着陸技術,但技術不咋穩定,當時也沒有選擇降落場地的說法,都是盲降,人在迴路中控制延遲嚴重,所以運氣好降落,運氣不好就翻倒了!

到後來就是受控撞月,開始時研究月球地質結構,到後來則是分析月球是否有水,比如2009年NASA的LRO(月球軌道勘測飛行器)發射後,半人馬座火箭和LCROSS開始了長達113天的霍曼轉移軌道奔月之旅,目的只有一個,撞擊月球,尋找月球是否有水!

10月9日LCROSS分離後,人馬座火箭受控撞入月球南極附近的凱布斯坑,2.2噸的火箭以2.5千米/秒的速度產生了大約1.5噸TNT的當量的能量!最後NASA得出結論,月球水的含量極大!

嫦娥五號上升器撞月,LRO是圍觀羣衆

LRO是美國在2009年發射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它的飛行高度很低,它曾經在2015年5月降低至20千米,以獲得月球南極永久陰影的隕石坑精確數據,LRO的目的是繪製月球精確地圖,方便未來的月面的機器人登陸與採礦等!

LRO的軌道是月球極軌,隨着月球自轉,它會將整個月球都刷一遍,並且它拍下了著名的照片,包括阿波羅計劃在月球的遺蹟,還有我國的嫦娥三號和四號的登陸點,以及玉兔行進的路線,甚至還有嫦娥五號的着陸地等等。

沒有一個月面的探測器逃得過它的攝像頭,而且截止到2020年,它的燃料至少還可以運行6年,也就是說只要它願意,它可以降低軌道來圍觀你,從上到下無死角,連躲都躲不了!

據說嫦娥五號的上升器撞擊一次非常時期和NASA罕見的合作結果,我撞擊,你觀測,分享數據,畢竟月面受控撞擊在LRO看不到的地方,還不是易如反掌?所以合作取得數據,各取所需,皆大歡喜!至於未來如何走向,估計過了這個村,也就沒有那個店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嗎?

嫦娥五號其他設備去哪了?

着陸器被丟在了月面,上升器撞毀了,命運最不可測的是軌道器,因爲它不會進入環地球軌道,也就是說它仍然可以逃離地球,它完全可以用引力彈弓的模式從地球轉向去任何一個可以探測的小行星,當然要重返月球有點困難了,因爲月球已經離開了原來的位置!

比如日本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就轉道去了小行星1998KY26,不過預計要十年後能接近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