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難,招人難。

這是應聘者和用人單位普遍都有的感受。然而,用人單位招到人了後,還要擔心員工會隨時離崗,然後又得禿着頭趕忙招到下一個符合條件的人,這背後的一切動機,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心靈的扭曲?

小編整理了一些網友們認爲的原因,真相很現實,就讓小編帶你走進年輕人的內心去了解他們的動機吧!

“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影響

許多大學生和初次和社會接軌都是帶有七分迷茫的,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完整的幹些什麼,也糾結與自己的興趣所在,不清楚以當下的熱情能否支撐起長達幾年乃至幾十年仍然能堅守在這個行業這個崗位的決心。

其次,很多相同的崗位在不同的公司也有着各自相應的不同的工作內容,剛從象牙塔裏走出來,總得了解清楚、去體會了具體需要做些什麼了,才能清楚自己想要的方向,然後做出相對正確一些的人生規劃吧。

不知道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但去做了心裏就會更有譜了。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重要的不是去哪兒,邁開步子,朝前走是才更重要的,選錯了沒關係,大不了再回頭,排除了一個方向,想要去的方向就會愈加清晰。

覺得:因爲年輕,所以有底氣,所以有着無限可能

其實年輕羣體相對來說算是沒有一個太大的壓力的一個羣體了——沒有小孩需要撫養,父母也不算年邁且身體大多還算健康。

年輕人只需要先賺夠養活自己錢,他們滿身都有着能夠豁出去的勇氣,有的是精力去博一個更好的未來。另外,父母適當的物質支持也能夠成爲他們的另一個底氣:有人在背後撐腰,他們可以儘管放心地去闖蕩。

公司運轉體系變得透明,不想被割韭菜“打工人,再加把勁兒,老闆就能換上一輛新車了”

前段時間很火的一個段子,道出了多少人的致痛點。這也是許多年紀漸長一些的老員工選擇離開公司辭職自己創業或者開個小店的原因,因爲:按照上班的工作量和投入的精力來看,他們能夠創造的價值遠不止現在能拿到的薪資價格,所以倒不如憑着多年積攢下來的經驗去幹些更加輕鬆收入又能夠獲得更多收入的活兒。現在的年輕人正是深諳此道,不想被割太久的韭菜,扯的行業理想啥的都是虛的,只有錢來的最實在。

暴富案例的逐年增多,變得更加逐利起來

暴富案例早年年年都有很多,但自從這幾年自媒體時代到來後,似乎就變得特別的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收入百萬千萬的案例混雜着爲了坳人設而虛構的案例,猝不及防的就進入了我們的信息流之中暴露在我們眼前了,可以賺到大錢似乎離我們更近了,不再是一個特別特別難的事情。加上社會對個人單一的評價體系,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會越來越難保持,追逐財富、創造更多的財富似乎纔是普通人的正道。

更注重自由的工作氛圍,希望能和價值觀相投的人待在一塊兒工作我們一直努力向上,走了更遠的路,看了更大的世界,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選擇,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環境,能夠和一羣志趣相投、三觀相差不大的人兒待一塊兒工作。如果太受約束,需要謹小慎微的行事,或者碰到奇奇怪怪的、總愛膈應人的同事,那還不如早些離開少給自己添些堵呢,山鳥與魚不同路,從此山水不相逢。

總結:當然這些只是在我有限的認知框架裏整理出來的一些要點,分析的可能會有些偏差。擅於獨立思考的你覺得這些理由對嗎,年輕人們頻繁換工作還有可能是因爲什麼呢?能否在評論區透露給我和圍觀的其他小夥伴呢?感謝感謝啦~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想要更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我向大家推薦下面這本書籍:《頂級思維》

這本書從觀念和認知的角度出發,可以給你提供更多的關於思維方法的小知識,從而昇華我們的思維,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我猜,你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這3種副業,雖然不起眼,但是賺的多,你值得考慮

一個人打心底裏看不起你時,會有這3種表現,趁早遠離

識人術:千萬別招惹老實人,因爲你惹不起!

職場過來人的忠告:熟悉典型的4大坑人套路,別栽跟頭!

老闆提拔你,不是因爲你的勤奮和努力,而是因爲這3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