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市場對於高教股的情緒似乎開始向好,股價均受到一些提振。那麼,究竟是什麼給予了投資者看好高教股的信心呢?

文|港股研究社

近期,港股不少民辦高教股頗受投資者喜愛。

中教控股、中彙集團股價在十一月中旬連續多日上漲,拿中教控股來說,11月份單月漲幅便超過20%。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港股高教股的股價一直處在較爲低迷的狀態,估值長期徘徊在低位。但從今年開始,市場對於高教股的情緒似乎開始向好,股價均受到一些提振。是什麼給予了投資者看好高教股的信心?高教股是否會迎來資本春天?

推動高教股上漲的幕後推手是什麼?

縱觀整個民辦教育行業,此前因受制於《民辦教育促進法》在政策上的不完善,讓民辦教育行業一直處在被限制發展狀態。

但近期,這一阻礙被打破。在針對政協所提出的《關於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提案》中"公平對待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民辦學校"的建議,教育部明確表態:"鼓勵支持民辦教育發展"。

隨着相關政策的落地與方向的明確,無疑爲整個民辦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了充足的燃料。尤其是市場對於民辦教育行業的信心得到了恢復,市場的看好情緒高漲,從而推動了股價的快速上漲。

而整體業績的向好,也爲投資者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近期,港股民辦教育股中有多家企業發佈了截至2020年8月31日止年度業績。綜合當前已發佈財報的7家高等教育企業財報數據中來看,其中有六家的淨利潤均錄得正增長,像新高教集團,增速更是達到124.3%。而錄得負增長的中國春來,經調整後的純利潤同比增長率,實際上也有8.6%。這樣來看,除了立德教育出現了業績負增長以外,其餘的5家民辦高教企業均實現了業績正增長。

此外,巨大的市場需求成爲了其業績增長的原動力,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居民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長。

根據教育部所發佈的2019年教育統計公報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914.90萬人,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15.67%。相較之下,2019年新增普通高等院校25所,同比僅增長0.94%。

問題在於,公辦高等教育院校資源無法滿足龐大的生源需求。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突破四萬億元水平,佔據全年GDP的4.04%。但在其中,有約53%的經費用於義務教育。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因此大部分經費被義務教育所佔據,而在高等教育的相關支出資金緊張。

對於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與教育財政的緊張之間形成了衝突,因此公辦高等教育資源與需求之間的缺口,就成爲了民辦高等教育的機會所在。

在市場需求與政策紅利的共同推動下,港股民辦高教教育股受投資者看好的邏輯似乎並不難理解。

增長背後,風險凸現

快速增長的同時,風險也隨之不斷放大。

受制於民辦高等教育自身盈利模式的制約,民辦教育企業對於生源的依賴過於嚴重。雖然得益於擴招紅利所帶來的龐大生源,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其盈利模式的缺陷。

某種意義上來說,擴大招生與學費漲價共同構成了民辦高等教育的營收增長核心。因此,對生源的吸引能力與學費增長空間決定了高等教育企業的天花板。

將招生人數和淨利潤對比可以發現一個較爲明顯的現象。在港股五大高教股中,淨利潤最高的中教控股在學生人數上也處在領先位置。而處在靠後位置的中國春來與華立大學,淨利潤也同樣落後。

民辦高等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所擁有的教育資源以及師資力量。民辦高校能夠保持着高速的發展,主要由於我國高等教育需求及供給不平衡,需求龐大但供給不足,這就留給了民辦高校龐大的發展空間。

但隨着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一需求逐漸發展上升到了對於高質量教育資源的需求。這點在獨立學院與民辦高校的競爭中有着非常明顯的顯現,獨立學院依託公辦高校掛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享受到公辦高校的知名度與認可度,而民辦高校則需要重新打造自身品牌。

雖然民辦高等教育在教學質量上不一定落後於獨立學院,但由於社會認可度較低,因此民衆對於其認知較差,甚至仍有一部分民衆認爲"民辦高校是次等甚至低質教育"。民衆認可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辦高等教育的擴張。

此外,民辦高校的就業率相對公辦高校較難形成較強的競爭力。當前社會存在"重名校、重學歷、重文憑"的現象,這不僅僅對公辦高校形成了較大的就業壓力,對於競爭力更差民辦高校,則更加明顯。就業能力較低將會直接影響到民衆對於民辦高校的認可度,並影響到民辦高校的生源。

按照國內民辦高校的發展模式來看,生源的減少無疑是最爲致命的。生源的減少將使得學費收入下降,並影響到民辦院校的資金鍊條。而在這一狀況下,爲了緩解這一狀況,民辦高校勢必會擴大招生,緩解資金壓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最終這一影響將擴大到整個民辦高校市場,拖累整個行業的發展。

在這一狀況下,整個行業"馬太效應"愈發明顯。處在頭部的高等教育企業在師資力量上愈發強大,能夠吸引更多的生源入學,形成良好循環;而處在落後地位的高等教育企業,則會因爲教學資源的缺失,生源不斷流失,而不斷衰落。

競爭加劇

高教股未來走向如何?

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註定了整個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面臨更爲激烈的發展競爭。

對民辦高等教育企業來說,最需要重視的競爭對手就是公辦高校。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依靠着公辦高等教育的空隙之中發展起來的。

隨着近幾年來國家在高等教育上的不斷改革,對於公辦高校的自主權不斷放寬,其正在不斷填充此前遺留的空隙,不斷壓縮民辦高校的發展空間。在這一狀況下,確定自身定位,從而與公辦高校劃清辦學界線,將是最主要的方向。

在當前國內高等教育環境下,民辦高校想要與公辦高校進行競爭並不太現實,從教學實力、師資資源,到社會認可度上,民辦高校都處在劣勢地位。因此民辦高校的定位應該是補充公辦高校在高等教育中所不能滿足的低水平人才培養,充當公辦高等教育的補充與輔助位置。

不僅如此,近幾年來,職業教育的熱度不斷提高,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極其缺失,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將會是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公辦高等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上有着較大的缺口,這就給了民辦高等教育巨大的機會。

按照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狀況來看,未來對於高素質職業勞動者需求巨大,而公辦高等教育無法滿足這一巨大需求,因此民辦高等教育定位高等職業教育將會有着較好的發展空間。而從高教企業的動作來看,高職教育將會是其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民辦高等教育企業要想從國內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行業中活下去,就需要爲自身打造一條清晰的定位,才能夠實現打破無法與公辦高校形成優勢競爭的格局。

但目前可以預見的是,在政策的推動下,高職教育將會是未來帶動民辦高等教育企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