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業原名楊業,據宋史記載‘楊業原爲後漢王的良將,後來宋太祖統一中國,滅了後漢,劉繼業被俘,太祖讓劉繼業的親信去勸他投降。後來爲大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楊家一門忠烈成爲千古佳話。有關楊家將的故事,被民間藝人不斷地加工,改編,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莫過於七郎八虎闖幽州,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及寇準假扮陰曹審潘虹。

潘虹原名潘美,字仲詢,大名人。潘美曾經孤身一人勸降節度使袁彥。爲北宋統一中國,結束五代十國以及滅南唐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也是陳橋兵變的參與者之一,平時爲人低調。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石守信和高懷德等人皆被免職,唯獨潘美兵權不但沒被剝奪,而且一如既往的重用。

宋初淮南李重進叛亂,潘美率兵平叛。公元970年他以行營諸軍都部署平叛工作,當年秋季設伏兵大敗南漢發,俘獲一萬餘人,攻下賀州。次年二月火燒南漢軍營柵,大破南漢十餘萬人,沒過多久功滅南漢。在此之後,也是捷報頻傳。在徵遼戰爭中,起初也是捷報頻傳,後因東路軍和中路軍大敗,導致潘楊二人的西路軍被迫撤退。在撤退中楊業建議聲東擊西,卻被不懂兵法的監軍王先嘲笑。言道“你不是號稱楊無敵嗎?怎麼也如此貪生怕死”。

宋史記載:“”侁沮其議曰:“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贊成之。業曰:“不可,此必敗之勢也。”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爲諸公先。”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爲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於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託邏臺望之,以爲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 。 在王侁的逼迫下楊業不得不領少數人馬和兩個兒子到陳家谷,也就是兩狼山,與遼兵交戰。臨行前楊業與王潘二人約定,王潘二人率兵在陳家谷外設伏兵接應楊業。可笑的是在楊業與遼兵交戰時,在谷口設伏的王侁,久望谷內見楊業始終沒有回撤,以爲遼國兵敗,爲了搶奪首功率本部人馬離開,而潘美雖是主帥,但是權力沒有監軍大,無法制止,導致後來悲劇的發生。

楊業爲國盡忠後,潘美被降職,王先則被撤職查辦。楊家祖孫三代長期率兵駐守邊關,民間藝人爲了歌頌楊家一門忠烈的故事,對楊業之死進行了大量的渲染。

相關文章